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时空关联分析:兼论典型寒旱区主体功能规划的协调决策

被引:12
作者
郑德凤 [1 ]
臧正 [1 ]
赵良仕 [1 ]
孙才志 [1 ,2 ]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资源经济; 主体功能区规划; 协调发展度模型; 环境成本; 寒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1 [国民经济现代化];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为探索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在主体功能区规划框架下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及时空邻近度概念等,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构建资源环境成本核算模型,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相对协调发展度模型.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度1978年以来我国大陆省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从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宁夏等7个典型寒旱区主体功能规划的视角,初步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决策问题.结果表明:1978-2012年,中国大陆省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由1.52×1012元攀升至9.65×1012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由0.232提高到1.029,新疆等7个典型寒旱区的相对协调发展度由0.379下降到0.177.北方各省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具有空间异质性,空间负相关省区增至12个且有进一步扩张趋势;东南和西部地区分别形成高-高、低-低集聚区,但受北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溢出的影响、空间正相关的显著性持续降低.未来,我国典型寒旱区及有关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积极完善中小尺度的主体功能规划,抓住机遇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损失成本等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40 / 75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  
中国古地理.[M].张兰生;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3]  
城市生态环境学.[M].杨士弘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
[4]  
人地系统与区域持续发展研究.[M].毛汉英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   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概念框架 [J].
刘纪远 ;
邓祥征 ;
刘卫东 ;
李海英 ;
Robyn KRUK ;
Derek THOMPSON ;
Peishen WANG ;
Xuemei BAI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10) :1-7
[6]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文献现状及不同研究方向评述 [J].
马凤娇 ;
刘金铜 ;
AEgrinya Eneji .
生态学报, 2013, 33 (19) :5963-5972
[7]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及其空间关联分析 [J].
潘竟虎 ;
文岩 .
冰川冻土, 2013, (01) :233-239
[8]   基于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玛纳斯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J].
凌红波 ;
徐海量 ;
樊自立 ;
张青青 .
冰川冻土, 2012, 34 (06) :1535-1543
[9]   中国大陆空间结构分异的进化 [J].
夏海斌 ;
王铮 .
地理研究, 2012, 31 (12) :2123-2138
[10]   基于生态足迹和主体功能分区的县域灾后重建政策研究——以2011年东乡“3.2”特大滑坡灾害为例 [J].
邓晓红 ;
钟方雷 ;
刘玉卿 ;
宋晓谕 .
冰川冻土, 2012, 34 (05) :1257-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