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和主体功能分区的县域灾后重建政策研究——以2011年东乡“3.2”特大滑坡灾害为例

被引:6
作者
邓晓红 [1 ]
钟方雷 [1 ]
刘玉卿 [2 ]
宋晓谕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2] 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主体功能分区; 可持续发展; 灾后重建; 东乡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评价自然灾害前,区域的生态足迹可了解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和利用状态,结合主体功能分区的方法可为灾后重建提供更契合实际的政策建议.基于合理灾后重建的理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2011年甘肃东乡"3.2"滑坡灾害发生前(2010年)县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情况,并根据海拔和坡度对区域进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94hm2,生态承载供给为0.022hm2,赤字0.92hm2,草地土地类型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直接导致整个县域人均生态赤字0.97hm2.这表明东乡县人民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系统的再生能力,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由于进出口贸易不大,因此,东乡县主要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考虑到东乡县的实际情况,通过主体功能分区把该区域分为农业发展区、生态恢复区以及二、三产业发展区.其中,农业发展区面积为838.24km2;生态恢复区面积为701.98km2,包括退耕还林的面积264.84km2;二、三产业发展区面积105.57km2.最后根据生态足迹和功能分区的计算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257 / 12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IPAT模型识别的人文因素空间化方法研究 [J].
刘玉卿 ;
徐中民 .
冰川冻土, 2012, 34 (03) :740-747
[2]   1959-2008长江源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姚玉璧 ;
杨金虎 ;
王润元 ;
陆登荣 ;
张秀云 .
冰川冻土, 2011, (06) :1286-1293
[3]   基于能值分析的甘肃天祝县生态足迹研究 [J].
汤萃文 ;
苏研科 ;
杨国靖 ;
杨莎莎 ;
刘洋 .
冰川冻土, 2011, (01) :220-226
[4]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综述与分析 [J].
李雯燕 ;
米文宝 .
经济地理, 2008, (03) :357-361
[5]   人地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的分析框架探讨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科技导报, 2008, (03) :86-92
[6]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初步研究 [J].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研究所课题组 ;
高国力 .
宏观经济研究, 2007, (04) :3-10
[7]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J].
朱传耿 ;
仇方道 ;
马晓冬 ;
王振波 ;
李志江 ;
孟召宜 ;
闫庆武 .
地理科学, 2007, (02) :136-141
[8]   基于ImPACT等式的人类活动环境影响分析——以甘肃省虚拟水消费为例 [J].
焦文献 ;
徐中民 ;
尚海洋 ;
程怀文 .
冰川冻土, 2006, (05) :748-754
[9]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10]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