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AT模型识别的人文因素空间化方法研究

被引:5
作者
刘玉卿 [1 ,2 ]
徐中民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试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人文因素; 空间化; 面插值; 统计建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2.2 [生态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的耦合是人地关系探讨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行政单元获取的人文因素存在着诸多缺陷,与基于自然单元获取的自然要素的耦合存在着困难.人文因素空间化是解决二者耦合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提出从IPAT(IPACT)模型出发识别可空间化的人文因素,从面插值与统计建模两个方面对空间化方法进行了梳理,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领域,并提出今后人文因素空间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740 / 7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基于幸福生活预期评价黑河流域各地社会发展 [J].
程怀文 ;
徐中民 ;
李玉文 .
冰川冻土, 2011, (03) :676-682
[2]   生态经济研究中的整体性视角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冰川冻土, 2011, (03) :668-675
[3]   人文因素作用集成模拟模型国际研究进展 [J].
焦文献 ;
徐中民 .
冰川冻土, 2010, 32 (02) :438-443
[4]   基于绿洲土地利用的区域GDP公里格网化研究 [J].
黄莹 ;
包安明 ;
陈曦 ;
刘海隆 ;
杨光华 .
冰川冻土, 2009, 31 (01) :158-165
[5]   水—生态—经济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研究进展 [J].
徐中民 ;
钟方雷 ;
焦文献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7) :723-731
[6]  
The accuracy assessment in areal interpolatio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LIU XiaoHang1 & LIU Yu2 1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Human Environmental Studies,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San Fran-cisco,CA 94132,USA;2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8(S1)
[7]   人地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的分析框架探讨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科技导报, 2008, (03) :86-92
[8]   人口区划及其在人口空间化中的GIS分析应用——以山东省为例 [J].
黄耀欢 ;
杨小唤 ;
刘业森 .
地球信息科学, 2007, (02) :49-54
[9]   基于GIS技术的GDP空间化处理方法 [J].
易玲 ;
熊利亚 ;
杨小唤 .
甘肃科学学报, 2006, (02) :54-58
[10]   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 [J].
田永中 ;
陈述彭 ;
岳天祥 ;
朱莉芬 ;
王英安 ;
范泽孟 ;
马胜男 .
地理学报, 2004, (02) :28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