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以来吉林省四化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被引:43
作者
尹鹏
刘继生
陈才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四化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度; ESDA; 障碍度; 吉林省;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5.09.005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判别东北振兴以来吉林省四化发展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吉林省四化发展水平具有时间波动性和空间非均衡性,仅有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递减态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空间分异不断缩小,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空间分异逐渐增大;四化发展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非同步性特征明显,中部城市群和东部沿边地区耦合度较高,西部内陆地区耦合度低,包括严重失调、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三种类型;四化协调水平相似地区由离散分布向弱集聚状态转变,中部长吉、东部延边和通化地区是四化协调的热点或次热点,热点区县域不断减少,冷点区县域逐渐增加;2003年四化协调的前5项障碍指标是三产产值比重>人均GDP>非农人口比重>万人医院和卫生机构床位数>邮电业务指数,2012年前5项障碍指标是二产产值比重>二产从业人员比重>人均工业总产值>农业地均经济产出>农业劳均农产品产量,子系统障碍度大小排序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最后,从区域战略政策、经济产业基础和自然地理环境探讨四化协调演化的驱动机制,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101 / 1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J].
王发曾 .
人文地理, 2012, 27 (03) :55-59
[22]   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分析 [J].
姜会明 ;
王振华 .
地理科学, 2012, 32 (05) :591-595
[23]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 [J].
谢康 ;
肖静华 ;
周先波 ;
乌家培 .
经济研究, 2012, 47 (01) :4-16+30
[24]   浙江省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J].
吴一洲 ;
吴次芳 ;
王琳 ;
罗文斌 .
地理科学, 2009, 29 (04) :508-514
[25]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廖重斌 .
热带地理, 1999, (02) :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