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欧亚大陆陆海运输的空间均衡分析

被引:23
作者
陆梦秋 [1 ,2 ]
陈娱 [1 ,2 ]
陆玉麒 [1 ,2 ]
李恩康 [1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运输成本; 陆海运输空间均衡模型; 集装箱; 空间分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F51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摘要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解析欧亚大陆陆海运输成本竞合基础上形成的空间均衡格局,是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重大经济地理问题。以北京和柏林为欧亚大陆两端终点,基于现有铁路路网,采用可达性分析方法,构建了陆海运输空间均衡分析模型,勾划出了欧亚大陆陆海运输平衡线,理清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欧亚大陆的陆海运输空间竞合格局。研究发现,仅比较运费成本时,海运运输方式具有绝对优势,陆海运输平衡线沿俄罗斯近波罗的海区域—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中国西北部—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将欧亚大陆划分为占比约1∶2的陆海运输空间竞合格局;考虑时间成本后,陆海运输空间竞合的平衡线向沿海地区明显推移,以德国柏林—黑海北岸—里海南岸—土耳其—青藏高原—中国宝鸡—大兴安岭—俄罗斯丘米坎为界,陆海运输基本形成了占比约1∶1的空间均衡态势。上述基于陆海运输成本角度的欧亚大陆陆海运输平衡线,与地缘政治学中陆权论和边缘地带论的相关结果在空间上高度吻合。基于此,本文进一步给出了欧亚大陆内陆区(陆运优势区)、海洋区(海运优势区)和陆海复合区的空间分区方案。由此,陆海运输空间均衡关系的综合分析可以成为探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与经济空间格局的新视角,并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扎实的地理学科学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526 / 153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一带一路”:引领包容性全球化 [J].
刘卫东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 32 (04) :331-339
[2]   全球航运战略支点识别 [J].
王成金 ;
陈云浩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 32 (04) :348-354
[3]   “中欧班列”运输组织策略研究 [J].
王姣娥 ;
景悦 ;
王成金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 32 (04) :370-376
[4]   “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关系研究 [J].
刘慧 ;
刘卫东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 32 (04) :340-347
[5]   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方向 [J].
胡志丁 ;
陆大道 ;
杜德斌 ;
葛岳静 ;
骆华松 .
地理研究, 2017, 36 (02) :205-214
[6]   基于竞争分析模型的中欧海铁联运与铁路运输的经济性比较 [J].
孙昕 ;
殷文伟 ;
艾万政 .
水运管理, 2016, 38 (12) :4-6
[7]   “一带一路”农业战略格局及对策 [J].
李富佳 ;
董锁成 ;
原琳娜 ;
程昊 ;
陈枫 ;
李宇 ;
李泽红 ;
谷莹莹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6) :678-688
[8]   200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分析 [J].
邹嘉龄 ;
刘卫东 .
地理科学, 2016, 36 (11) :1629-1636
[9]   当代中国的全球观念与全球战略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2016, 36 (04) :483-490
[10]   尺度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战略解读 [J].
王丰龙 ;
张衔春 ;
杨林川 ;
洪世键 .
地理科学, 2016, 36 (04) :50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