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棉花品种遗传基础的分子标记分析

被引:36
作者
刘文欣
孔繁玲
郭志丽
张群远
彭惠茹
付小琼
杨付新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安阳,安阳
关键词
棉花; RAPD; 遗传改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RAPD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方法 ,研究建国以来我国有代表性的 16 6个棉花主栽品种 (或品系 )的遗传多样性。 4 1个RAPD标记Nei’s遗传距离 (GD)与两组不同来源实验数据的表型性状欧氏距离 (UD)间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4 4 5 (n =1770 )和 0 70 78(n =714 0 ) ,表明RAPD可以揭示棉花品种间遗传差异。通过对不同棉种、不同品种类型、不同时期、不同种植区域和不同来源的棉花品种 (系 )遗传差异的比较 ,探讨我国棉花品种的遗传基础。各层次上遗传差异的比较表明 :在我国主栽棉花品种中 ,海岛棉品种遗传基础窄于陆地棉品种 ;我国自育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基础窄于国外引进品种 ;杂交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基础窄于常规品种 ;上世纪 80年代以后陆地棉品种遗传基础窄于 70年代品种 ;长江棉区品种遗传基础窄于黄淮棉区品种 ,西北内陆棉区品种窄于长江棉区品种。启示我们如何在我国棉花育种的全局和不同层面上把握和制定拓宽棉花育种遗传基础的策略和手段 ,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建国以来我国棉花品种遗传改良规律打下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560 / 57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棉花品种及其系谱.[M].黄滋康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   抗黄萎病低酚棉品种资源RAPD分析 [J].
张桂寅 ;
王省芬 ;
马峙英 .
棉花学报, 2002, (02) :80-84
[3]   我国棉花抗枯萎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徐秋华 ;
张献龙 ;
聂以春 ;
冯纯大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3) :272-276
[4]   中国3大主产棉区棉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及其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J].
别墅 ;
孔繁玲 ;
周有耀 ;
张光梅 ;
张群远 ;
王孝纲 .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6) :597-603
[5]   利用分子标记和形态学性状检测的陆地棉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 [J].
武耀廷 ;
张天真 ;
殷剑美 .
遗传学报, 2001, (11) :1040-1050
[6]   河北省和中棉所育成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徐秋华 ;
张献龙 ;
冯纯大 ;
聂以春 .
棉花学报, 2001, (04) :238-242
[7]   长江、黄河流域两棉区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J].
徐秋华 ;
张献龙 ;
聂以春 .
遗传学报, 2001, (07) :683-690
[8]   改良CTAB法快速提取棉花DNA [J].
宋国立 ;
崔荣霞 ;
王坤波 ;
郭立平 ;
黎绍惠 ;
王春英 ;
张香娣 .
棉花学报, 1998, (05) :50-52
[9]   我国短季棉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分析 [J].
王心宇 ;
郭旺珍 ;
张天真 ;
潘家驹 .
作物学报, 1997, (06) :66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