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张磊 [1 ,2 ]
戴志刚 [3 ]
鲁明星 [3 ]
李小坤 [1 ,2 ]
任涛 [1 ,2 ]
丛日环 [1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3] 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
关键词
秸秆还田方式; 水稻(Oryza stativa L.); 产量; 养分累积; 养分表观平衡;
D O 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1.014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湖北省京山县、崇阳县开展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Oryza stativa L.)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整秆覆盖还田、粉碎覆盖还田、整秆翻压还田与粉碎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试验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条件下稻谷产量分别为8 441~9 177 kg/hm2和13 125~13 910 kg/hm2。与对照(秸秆不还田)相比,京山县和崇阳县试验点秸秆还田可分别提高水稻产量3.85%12.91%和1.51%7.58%;其中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处理的稻谷的增产幅度在2个试验点均为最高,分别增产1 050和980 kg/hm2。秸秆还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的养分积累量,秸秆翻压还田的水稻地上部养分累积量整体上高于秸秆覆盖还田。从经济收益角度来看,与对照相比,粉碎翻压还田在2个点平均增加收益分别为1 918元/hm2和1 932元/hm2。此外,几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钾素的亏缺均有较大的缓解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Implications for Soil Properties of Removing Cereal Straw: Results from Long-Term Studies1.[J].Powlson; David S;Glendining; Margaret J;Coleman; Kevin;Whitmore; Andrew P.Agronomy Journal.2011, 1
  • [2] 基于低空遥感技术的秸秆焚烧监控系统研究
    张志伟
    [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5 (02) : 481 - 485+500
  • [3]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增产及供钾的效果
    刘秋霞
    戴志刚
    周先竹
    王忠良
    丛日环
    [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 (21) : 5112 - 5115
  • [4] 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前移效果初探
    丛日环
    张智
    刘秋霞
    戴志刚
    曾艳芹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 (10) : 2261 - 2263
  • [5] 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郝翔翔
    杨春葆
    苑亚茹
    韩晓增
    李禄军
    江恒
    [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35) : 263 - 269
  • [6]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冬小麦田土壤呼吸的影响.[J].王丙文;迟淑筠;田慎重;宁堂原;韩惠芳;赵红香;李增嘉;.应用生态学报.2013, 05
  • [7] 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类型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土壤呼吸的影响
    李玮
    张佳宝
    张丛志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 (07) : 842 - 849
  • [8]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田慎重;宁堂原;王瑜;李洪杰;仲惟磊;李增嘉;.应用生态学报.2010, 02
  • [9]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余延丰
    熊桂云
    张继铭
    万炎生
    苏运河
    彭红
    孙爱红
    [J]. 湖北农业科学, 2008, (02) : 169 - 171
  • [10] 土壤农化分析.[M].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