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69
作者
郝翔翔 [1 ]
杨春葆 [2 ]
苑亚茹 [1 ,3 ]
韩晓增 [1 ]
李禄军 [1 ]
江恒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秸秆粉碎还田; 水稳性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有机碳; 土壤养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研究传统耕作方式下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中国黑土区进行8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大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无肥(CK)、单施化肥(NPK)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3种处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并与2004年试验初期土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起始土壤相比,连续8年秸秆还田后,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显著提高,且NPK+S处理下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显著高于CK处理和NPK处理;连续秸秆还田8年后土壤的有机质(SOM)含量显著提高了6.59%,而CK处理和NPK处理均导致SOM含量下降,分别降低了1.95%和2.56%。与CK处理、NPK处理和起始土壤相比,NPK+S处理提高了土壤各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而且显著提高了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降低了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同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对土壤速效养分的改善程度要明显强于单施化肥处理。通过试验可以得出,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不仅能提高黑土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还能明显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对黑土肥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63 / 2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 [J].
孙汉印 ;
姬强 ;
王勇 ;
王旭东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 (02) :369-376
[2]   不同有机肥培肥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J].
崔荣美 ;
李儒 ;
韩清芳 ;
贾志宽 ;
梁连友 ;
王晓娟 ;
马晓丽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 (11) :124-132
[3]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结构特征 [J].
郝翔翔 ;
窦森 ;
安丰华 ;
李明敏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5) :248-252
[4]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垆土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 [J].
高会议 ;
郭胜利 ;
刘文兆 ;
车升国 ;
李淼 .
土壤学报, 2010, 47 (05) :931-938
[5]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J].
关松 ;
窦森 ;
胡永哲 ;
魏博薇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4) :187-191
[6]   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体中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 [J].
李凯 ;
窦森 ;
韩晓增 ;
陈辉 ;
周桂玉 .
土壤学报, 2010, 47 (03) :579-583
[7]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刘恩科 ;
赵秉强 ;
梅旭荣 ;
HWAT BingSo ;
李秀英 ;
李娟 .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1035-1041
[8]  
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与甲烷增排[J]. 逯非,王效科,韩冰,欧阳志云,郑华.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9]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中长期展望 [J].
姚宗路 ;
赵立欣 ;
田宜水 ;
孟海波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1) :288-292
[10]   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体分布和碳储量变化的影响 [J].
冷延慧 ;
汪景宽 ;
李双异 .
生态学杂志, 2008, 27 (12) :2171-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