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结构特征

被引:23
作者
郝翔翔
窦森
安丰华
李明敏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腐殖质; 结构性质;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0.05.024
中图分类号
S152.4 [土壤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休闲地、耕地、裸地3种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HA)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地有利于团聚体中腐殖质的形成,其团聚体中的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均高于耕地和裸地。休闲地各级团聚体中HA的缩合度最低,脂族性最强;耕作会导致>2mm和2~0.25mm团聚体中HA的芳香性增强,脂族性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248 / 2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氮、磷分布特征 [J].
刘晓利 ;
何园球 ;
李成亮 ;
姜灿烂 ;
陈平帮 .
土壤学报, 2009, 46 (02) :255-262
[2]   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红外光谱研究 [J].
肖彦春 ;
窦森 .
分析化学, 2007, (11) :1596-1600
[3]   不同CO浓度对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J].
窦森 ;
于水强 ;
张晋京 .
土壤学报, 2007, (03) :458-466
[4]   固碳土壤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 [J].
潘根兴 ;
周萍 ;
李恋卿 ;
张旭辉 .
土壤学报, 2007, (02) :327-337
[5]   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中PAHs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J].
丁爱芳 ;
潘根兴 ;
李恋卿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2) :293-299
[6]   不同土地利用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J].
许信旺 ;
潘根兴 ;
侯鹏程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6) :195-198+202
[7]   利用方式对红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J].
章明奎 ;
何振立 ;
陈国潮 ;
黄昌勇 .
土壤学报, 1997, (04) :359-366
[8]   不同肥力黑土、棕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其胶结物质的研究 [J].
关连珠 ;
张伯泉 ;
颜丽 .
土壤学报, 1991, (03) :260-267
[9]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M]. 农业出版社 , 劳家柽主编, 1988
[10]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carbohydrate, humic acid contents in soil macro- and microaggregates as affected by cultivation[J] . Marcos D. Bongiovanni,Juan C. Lobartini.Geoderma . 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