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垆土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62
作者
高会议 [1 ]
郭胜利 [2 ,3 ]
刘文兆 [2 ,3 ]
车升国 [2 ]
李淼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智能机械研究所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4 [土壤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托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中的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4年),利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团聚体,研究了长期施肥对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试验涉及化肥和轮作培肥两个长期试验的9个处理。化肥试验:同一施磷基础上的5个施氮水平(N0、N45、N90、N135、N180);轮作培肥试验:不施肥(CK)、化肥(NP)、有机肥(M)、化肥有机肥配施(NPM)。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显著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p<0.05),提高了>2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施氮(N45、N90、N135、N180)处理主要提高了>5mm、0.5~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与N0相比,提高量为44.3%~73.3%;有机肥(M、NPM)处理对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均有提高,与CK相比,提高量为40.7%~92.2%,其中>5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66.7%和92.2%。低氮(N0、N45、N90)处理、不施肥(CK)处理的1~0.5mm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最大,占13.7%~23.7%;高氮(N135、N180)处理和氮磷配施(NP)处理、有机肥(M、NPM)处理的>5mm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最大,占17.3%~24.9%。土壤有机碳与>5mm、5~2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25m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31 / 9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施肥措施对黄土旱塬区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J].
高会议 ;
郭胜利 ;
刘文兆 ;
车升国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6) :1333-1338
[2]   施氮水平对黄土旱塬区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J].
郭胜利 ;
高会议 ;
党廷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4) :808-814
[3]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黄泥土原土和团聚体颗粒组的菲含量变化 [J].
王芳 ;
潘根兴 ;
李恋卿 .
土壤, 2009, 41 (03) :464-470
[4]   黄土旱塬区冬小麦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呼吸及土壤碳动态 [J].
高会议 ;
郭胜利 ;
刘文兆 ;
车升国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551-2559
[5]   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氮、磷分布特征 [J].
刘晓利 ;
何园球 ;
李成亮 ;
姜灿烂 ;
陈平帮 .
土壤学报, 2009, 46 (02) :255-262
[6]   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黑垆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J].
霍琳 ;
武天云 ;
蔺海明 ;
曹诗瑜 ;
唐文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3) :545-550
[7]   轮作和施肥对半干旱区作物地上部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J].
郭胜利 ;
吴金水 ;
党廷辉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3) :744-751
[8]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分布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J].
郭菊花 ;
陈小云 ;
刘满强 ;
胡锋 ;
李辉信 .
土壤, 2007, (05) :787-793
[9]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泥土水稳性团聚体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 [J].
周萍 ;
潘根兴 .
土壤通报, 2007, (02) :256-261
[10]   固碳土壤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 [J].
潘根兴 ;
周萍 ;
李恋卿 ;
张旭辉 .
土壤学报, 2007, (02) :32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