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黄泥土原土和团聚体颗粒组的菲含量变化

被引:7
作者
王芳
潘根兴
李恋卿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团聚体颗粒组; 菲; 太湖地区;
D O I
10.13758/j.cnki.tr.2009.03.018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太湖地区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黄泥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组成、有机C含量,以及菲的分布和溶出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团聚体颗粒组均以0.25~0.02mm所占比例最高,其质量分数范围为38.3%~43.6%,而黏粒组所占比例最低仅为7.9%~11.7%。另外,施用猪粪和秸秆可大幅度提高2.00~0.25mm颗粒组所占的比例。而不同施肥处理下2.00~0.25mm颗粒组的有机C含量最高,介于20.57~28.32g/kg,并且施用猪粪和秸秆可提高原土和团聚体颗粒组的有机C含量。施肥处理对团聚体颗粒组的菲含量也有较大影响,以化肥区菲含量最高,其次为无肥区,常规区和秸秆区最低。而不同施肥处理下,菲在团聚体颗粒组中的分布具有相似的特征,主要分布在<0.002mm和2.00~0.25mm两个颗粒组。长期施肥处理对原土和团聚体颗粒组菲的溶出无显著影响,在电解质作用下菲均无溶出。因此,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在影响团聚体颗粒组的组成、有机C含量的同时,也可对黄泥土团聚体颗粒组中的菲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64 / 4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黄泥土和乌栅中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与解吸 [J].
王芳 ;
李恋卿 ;
董长勋 ;
潘根兴 .
环境化学, 2007, (02) :135-140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与修复研究Ⅲ.农业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菲和苯并[a]芘的分配特征 [J].
倪进治 ;
骆永明 ;
张长波 .
土壤学报, 2006, (05) :717-722
[3]   不同施肥条件下氯氰菊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降解差异 [J].
谢文军 ;
周健民 ;
王火焰 ;
杜昌文 ;
陈小琴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127-131
[4]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李辉信 ;
袁颖红 ;
黄欠如 ;
胡锋 ;
潘根兴 .
土壤学报, 2006, (03) :422-429
[5]   黄泥土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Cd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J].
王芳 ;
李恋卿 ;
潘根兴 .
环境科学, 2006, (03) :3590-3593
[6]   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中PAHs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J].
丁爱芳 ;
潘根兴 ;
李恋卿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2) :293-299
[7]  
Sorption of pyrene on two paddy soils and their particle-size fractions[J]. LI Jiu-hai, PAN Gen-xing~(Institute of Resources,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5(06)
[8]   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 [J].
高彦征 ;
朱利中 ;
凌婉婷 ;
熊巍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5) :173-176
[9]   长期不同施肥下太湖地区黄泥土肥力的变化 [J].
邱多生 ;
李恋卿 ;
焦少俊 ;
潘根兴 ;
张英 .
土壤肥料, 2005, (04) :28-32
[10]   长期不同施肥下太湖地区黄泥土表土微生物碳氮量及基因多样性变化 [J].
张平究 ;
李恋卿 ;
潘根兴 ;
张俊伟 .
生态学报, 2004, (12) :2818-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