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对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认识

被引:11
作者
陈赟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易传》; 天道; 地道; 人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1 [诸子前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天、地、人三才各有其道的思想乃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的共识,但只有《易传》对此作了深入而一贯的探讨,从而影响深远。在《易传》那里,天、地既有其体,又有其德。天之体为阴阳之气,地之体为刚柔之质。阴阳之气实质上是能量与信息所构成之"场",而刚柔之质则是气的能量密集化的存在形式;另一方面,天之德为乾,而地之德为坤。乾是健动不息的创生品格,而坤则是厚德载物的接纳性品格。天地各有其能,各具其德,但只有人能够会通天地之能、合和天地之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的智能能够代替天地,因为人总是有其自身的限制,但人的存在也同样不是天地的重复,而是以其不同于天地的品格,与天地并列为三。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51+76 +7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4]   音乐、时间与人的存在——对儒家“成于乐”的现代理解 [J].
陈贇 .
现代哲学, 2002, (02) :92-97
[5]  
看不见的彩虹.[M].张长琳; 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6]  
周易义疏.[M].邓秉元;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7]  
先民的智慧.[M].王尔敏;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  
周易正义.[M].(魏)王弼注;卢光明;李申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  
朱子语类.[M].(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94,
[10]  
老子校释.[M].朱谦之撰;.中华书局.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