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变化与汶川8.0级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113
作者
祝意青 [1 ,2 ]
徐云马 [2 ]
吕弋培 [3 ]
李铁明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3] 四川省地震局
[4]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地震; 重力异常; 地壳运动; 构造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2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成都地区1996-2008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结果,系统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其与汶川8.0级地震的关系.①重力变化与龙门山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空间联系,重力测量较好地反映了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变形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效应.②成都地区重力场动态图像较完整地反映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流动重力前兆信息.③映秀及北川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累积量达120×10-8m·s-2,较好地反映了汶川地震前映秀和北川两个极震区附近的重力测点随时间的剧烈波动性上升变化.④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东侧的四川盆地相对稳定,而较显著的重力变化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西侧的川西高原上.
引用
收藏
页码:2538 / 25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特征 [J].
张致伟 ;
程万正 ;
阮祥 ;
吴朋 .
地震学报, 2009, (02) :117-127+235
[2]   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地壳运动与变形动态过程 [J].
江在森 ;
方颖 ;
武艳强 ;
王敏 ;
杜方 ;
平建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505-518
[3]   龙门山及邻区重、磁异常特征及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J].
张季生 ;
高锐 ;
曾令森 ;
李秋生 ;
管烨 ;
贺日政 ;
王海燕 ;
卢占武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572-578
[4]   成都基准台绝对重力复测结果分析 [J].
邢乐林 ;
李辉 ;
何志堂 ;
董正瑶 ;
谈洪波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28 (06) :38-42
[5]   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远震P波接收函数和布格重力异常的联合解释 [J].
楼海 ;
王椿镛 ;
吕智勇 ;
姚志祥 ;
戴仕贵 ;
尤惠川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207-1220
[6]   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 [J].
祝意青 ;
王庆良 ;
徐云马 .
国际地震动态, 2008, (09) :19-25
[7]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J].
王卫民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403-1410
[8]   重力资料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的中期预测 [J].
祝意青 ;
梁伟锋 ;
徐云马 .
国际地震动态, 2008, (07) :36-39
[9]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J].
张培震 ;
徐锡伟 ;
闻学泽 ;
冉勇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066-1073
[10]   三峡水库首次蓄水引起的重力变化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J].
孙少安 ;
项爱民 ;
朱平 ;
申重阳 .
地震学报, 2006, (05) :485-49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