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的数值分析

被引:6
作者
武红岭,陈柏林,王小凤,王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牛顿流体,应力场,构造演化,动力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粘性牛顿流体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郯庐断裂带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应力场、形变场和运动速率,探讨各构造期的动力来源、边界力的作用方式及岩石物性的影响作用。旨在进一步说明郯庐断裂带多期、多次和性质各异的构造活动与华北陆块、下扬子陆块、西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等构造单元的运动密切相关。除了东亚大陆周边板块运动造成的推力,与此相伴的地热异常也是构成郯庐断裂带各期应力场,特别是拉张期应力场特征的重要动力条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郯庐断裂带沿线幔源包体的特征及初步推论 [J].
林传勇 ;
史兰斌 ;
J.V.Ross ;
J.K.Russell .
地震地质, 1992, (04) :289-296+304
[2]   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 [J].
徐嘉炜 ;
马国锋 .
地质论评, 1992, (04) :316-324
[3]   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和地震构造解释 [J].
余钦范 ;
马杏垣 .
地震地质, 1989, (04) :5-14+3
[4]   郯-庐断裂带南段深层次的塑性变形特征及区域应变场 [J].
徐嘉炜 ;
王萍 ;
秦仁高 ;
叶周节 .
地震地质, 1984, (04) :1-16+85
[5]  
对流传热与传质[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杨强生 编,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