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DH群体动态检测水稻抗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被引:17
作者
吴昌军
姜恭好
李信
刘韬
徐才国
何予卿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家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中心
[3] 国家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中心 武汉
[4] 武汉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双单倍体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利用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F1花培获得的190个双单倍体群体(doubled-haploidpopulation,DH系)及其构建的179个SSR分子标记遗传图谱,通过对DH系群体苗期重复接虫试验和2个不同时期对褐飞虱危害程度进行动态调查,并应用Mapmaker/expVersion3.0和WindowsQTLCartographerV2.0对水稻抗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ativetraitlocus,QTL)进行动态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苗期对褐飞虱抗性的检测中,共检测到6个抗性QTL,分别位于第2、3、4、8和10染色体上,各QTL的LOD值分别为2.22~4.64,贡献率为5.04%13.73%,第3染色体和第4染色体上各有1个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表明来自于亲本武育粳2号的这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可以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其余4个QTL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值,表明来自于亲本珍汕97的这些位点的等位基因可以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56 / 4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水稻PSM标记的发展及抗虫基因的分子定位 [J].
黄朝锋 ;
张桂权 .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04) :572-574
[2]   MapDraw,在Excel中绘制遗传连锁图的宏 [J].
刘仁虎 ;
孟金陵 .
遗传, 2003, (03) :317-321
[3]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群体检测水稻抗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座 [J].
苏昌潮 ;
程遐年 ;
翟虎渠 ;
万建民 .
遗传学报, 2002, (04) :332-338
[4]   水稻穗干物质重发育动态的QTL定位 [J].
何慈信 ;
朱军 ;
严菊强 ;
Mebrouk Benmoussa ;
吴平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1) :27-35
[5]   数量性状基因座的动态定位策略 [J].
吴为人 ;
李维明 ;
卢浩然 .
生物数学学报, 1997, (S1) :490-495
[6]  
Dynamic analysis of QTL for plant height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maize ( Zea mays L.)[J] . Jianbing Yan,Hua Tang,Yiqin Huang,Yonggang Shi,Jiansheng Li,Yonglian Zhe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3 (23)
[7]  
RFLP-facilitated investigation of the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of rice to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J] . X. F. Xu,H. W. Mei,L. J. Luo,X. N. Cheng,Z. K. Li.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2 (2-3)
[8]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QTLs for resistance to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in a doubled-haploid rice population[J] . S. N. Alam,M. B. Cohen.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