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4 条
再论大陆地壳断裂拗陷带中的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被引:23
作者:
顾连兴
胡文瑄
倪培
何金祥
徐跃通
陆建军
林春明
李伟强
机构:
[1]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系
[2] 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
[3]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4]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系 南京
[5] 南京
[6] 北京
[7] 济南
[8] 南京
来源: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大陆地壳;
海底喷流;
断裂拗陷;
同生断裂;
长江中、下游;
华南;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3.04.012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南海西—印支断裂拗陷带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MSD)主要产于晚古生代海侵岩系底部附近碎屑岩向碳酸盐地层的过渡部位,含矿岩系中伴有少量双峰式火山岩和大量喷流岩,矿床中最基本的矿物共生关系是变质反应关系,金属元素和矿物相的分布往往显示地层学垂直分带和侧向分带,这种分带是同生沉积-成岩、活化转移和后期改造叠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层状矿体下盘可以存在着代表海底热液通道的脉状、角砾状和浸染状矿化,与之伴生的硅化、绢云母化和钾长石化等蚀变反映了大陆地壳及其沉积物的富硅、富钾特征。与块状硫化物呈相变关系的层状铁锰矿床下方可存在脉状铅锌和金矿床。南岭地区的断裂拗陷带形成于后加里东大陆内部,而长江中下游则处于向被动陆缘演化的环境。两个地区晚古生代MSD在成分和成矿特征等方面的一系列差异,反映了成矿时基底陆壳成熟度的差异,而钨和锡则是成熟陆壳上MSD的特征元素。与国外苏利文型明显不同的是,华南地区矿床除了与确定无疑的火山岩伴生外,所含有用金属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往往受到后期花岗岩类岩浆及其热液的改造和叠加,因此可称之为华南型矿床,并以此代表大陆地壳上MSD的成矿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592 / 608
页数:1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