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复合盆山体系的结构构造和演化

被引:104
作者
沈传波 [1 ]
梅廉夫 [1 ]
徐振平 [2 ]
汤济广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系
[2]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盆山体系; 构造演化; 四川盆地; 造山带; 沉积;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7.03.002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盆山体系研究是当前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四川盆地周缘为造山带所围绕,盆地与造山带存在着耦合关系。系统地分析四川盆地和周缘造山带组成的盆山体系的结构和演化特征对深入认识四川盆地的构造和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造剖面的解释、沉积充填特征和陆源碎屑物源的分析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的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盆山体系的结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历史。四川盆地与周缘造山带均以冲断褶皱带相耦合,构造变形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提出了"复合盆山体系和亚盆山体系"的概念,并认为四川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组成了一个复合盆山体系,并由多个次一级的亚盆山体系所组成,各亚盆山体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叠加、互相干扰联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盆山体系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288 / 29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21] Brent A. Couzens-Schultz,Bruno C. Vendeville,David V. Wiltschko.Duplex style and triangle zone formation: insights from physical modeling[J].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2003(10)
  • [22] 刘树根等, 著.大巴山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形成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 [23] 汪泽成等著.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 [24] 何登发,赵文智著.中国西北地区沉积盆地动力学演化与含油气系统旋回[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 [25] 许效松等著.中国西部大型盆地分析及地球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 [26] 郭正吾等著.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 [27] 刘树根著.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