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不同作物间作对黄瓜病害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92
作者:

吴凤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周新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间作;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病情指数;
RAPD;
T-RFL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6.421 [黄瓜病虫害];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别采用RAPD和T-RFLP技术,研究了小麦、毛苕子和三叶草分别与黄瓜间作对黄瓜病害、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毛苕子与黄瓜间作均能提高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其中,小麦-黄瓜间作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最为突出;3种作物分别与黄瓜间作均显著提高了黄瓜产量(p<0.01),其中小麦-黄瓜间作的产量优势最强;同时,3种作物分别与黄瓜间作均降低了黄瓜角斑病、白粉病、霜霉病和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减轻病害、提高黄瓜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899 / 9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北方黑土土壤细菌16S rDNA扩增体系的优化[J]. 土壤学报, 2008, (02) : 341 - 34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吴凤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2] 黄瓜与小麦和大豆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园艺学报, 2007, (06) : 1543 - 1546吴凤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王学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3] 间作模式下冬小麦与春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规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6) : 1242 - 124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申孝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刘战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4]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养分的高效利用机理[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7, (02) : 105 - 10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陆引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模式对麦蚜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7, (01) : 141 - 14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爱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茹桃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林业厅项目办公室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武予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连作温室夏季不同利用模式对黄瓜产量及土壤环境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12) : 2551 - 255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高丽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李红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司力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小麦/蚕豆,玉米/蚕豆和小麦/玉米间作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6, (07) : 2268 - 227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MARSCHNER Petra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Soil and Land Systems,School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DP ,University of Adelaide,SA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福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包兴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蚕豆对钾的吸收及对蚕豆赤斑病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6) : 31 - 34周桂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郑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汤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朱有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油菜/蚕豆间作控制病虫害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 2005, (06) : 9 - 12范桂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10]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的氮钾营养对小麦锈病发生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5) : 640 - 64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郑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汤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朱有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