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山托木尔峰南麓大型山谷冰川冰舌区消融特征分析

被引:15
作者
丁光熙 [1 ,2 ]
陈彩萍 [1 ]
谢昌卫 [2 ]
王建 [3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表碛; 托木尔型山谷冰川; 冰舌; 消融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基于对托木尔峰南麓托木尔型山谷冰川的野外考察和典型冰川的定位观测,对冰面被表碛广泛覆盖的所谓"托木尔型"冰川冰舌区表碛与冰面消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碛对冰面消融、冰川水文过程、冰川变化等均具有重要影响,当表碛厚度超过3 cm时,表碛对冰面消融就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厚度增加,冰面消融显明减弱.科其喀尔冰川表面的观测表明,由末端向上,表碛厚度逐渐减薄.受表碛影响,科其喀尔冰川区最大的消融量出现在海拔3 800~3 900 m之间、表碛物厚度小于10 cm的区域内;冰川消融强度由此向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向下随表碛厚度的增大而减弱.冰面湖的发育是表碛覆盖冰川的又一主要特征,湖水对冰面的融蚀和快速排泄成为冰面产汇流的主要过程.科其喀尔冰川研究表明,两三个冰面湖排泄形成的融蚀冰量就相当于冰川末端退缩造成的冰量损失.因此,冰面湖等热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扩张融蚀、融穿排泄、形成湖区低地,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不仅是其主要消融方式之一,而且也强烈的影响着冰川水文及冰川变化.托木尔峰南麓地区大型冰川变化主要以厚度减薄为主,而不是像大多数冰川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末端和面积减少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21]   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现状、趋势及关键问题 [J].
秦大河 ;
丁永建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 (04) :187-195
[22]   冰冻圈变化与全球变暖:我国面临的影响与挑战 [J].
丁永建 ;
秦大河 .
中国基础科学, 2009, 11 (03) :4-10
[23]   表碛下冰面消融模型的改进 [J].
韩海东 ;
刘时银 ;
丁永建 .
冰川冻土, 2007, (03) :433-439
[24]   近30a来托木尔峰南麓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变化 [J].
谢昌卫 ;
丁永建 ;
刘时银 ;
李宾 ;
朱国才 .
冰川冻土, 2006, (05) :672-677
[25]   表碛下冰面消融的模拟与估算 [J].
韩海东 ;
丁永建 ;
刘时银 .
冰川冻土, 2005, (03) :329-336
[26]   退缩的冰川 [J].
崔之久 .
大自然探索, 2005, (03) :12-14
[27]   20世纪初以来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山的冰川变化 [J].
刘时银 ;
上官冬辉 ;
丁永建 ;
韩海东 ;
张勇 ;
王建 ;
谢昌卫 ;
丁良福 ;
李刚 .
冰川冻土, 2005, (01) :55-63
[28]   科奇喀尔冰川夏季表碛区热量平衡参数的估算分析 [J].
韩海东 ;
丁永建 ;
刘时银 .
冰川冻土, 2005, (01) :88-94
[29]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顶部出现冰面湖 [J].
李忠勤 .
冰川冻土, 2005, (01) :150-152
[30]   托木尔峰南坡冰川水文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J].
谢昌卫 ;
丁永建 ;
刘时银 ;
韩海东 .
干旱区地理, 2004, (04) :57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