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退化阶段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被引:39
作者
唐杰
徐青锐
王立明
丁祥
汤博
吴俐莎
冯甦
孙群
杨志荣
张杰
机构
[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若尔盖; 湿地退化; 土壤细菌群落; PCR-DGGE;
D O 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11.05.007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基于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不同退化阶段土壤类型(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风沙土)和土壤深度(0-20 cm、20 cm-40 cm、40 cm-60 cm)中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总体上不仅随着土壤类型的改变而减少(泥炭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0-20 cm>20 cm-40 cm>40 cm-60 cm)。细菌群落结构受土壤类型的影响比土壤深度大。细菌群落多样性大体上随土壤类型的变化而减少(泥炭土>风沙土>草甸土>沼泽土),而在土壤深度方面无明显的递变趋势。另外,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pH显著相关,而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回收DGGE图谱中10个优势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中7个鉴定为γ-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1个鉴定为α-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其余2个属于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说明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为若尔盖湿地土壤中的优势细菌类群。
引用
收藏
页码:677 / 6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不同土层土壤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J].
李钧敏 ;
金则新 ;
张崇邦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6, (06) :695-701
[3]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J].
白军红 ;
欧阳华 ;
杨志锋 ;
崔保山 ;
崔丽娟 ;
王庆改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4) :36-45
[4]   若尔盖沼泽湿地遥感动态监测 [J].
沈松平 ;
王军 ;
游丽君 ;
杨铭军 ;
宋云 ;
江煜 .
四川地质学报, 2005, (02) :119-121
[5]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J].
张社奇 ;
王国栋 ;
田鹏 ;
郭满才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128-131
[6]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研究 [J].
田应兵 ;
熊明彪 ;
宋光煜 .
湿地科学, 2004, (02) :88-93
[7]   浙江天台山不同林型土壤环境的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生理群的多样性 [J].
张崇邦 ;
金则新 ;
李均敏 .
生物多样性, 2001, (04) :382-388
[8]   湿地与湿地公约 [J].
李禄康 .
世界林业研究, 2001, (01) :1-7
[9]   若尔盖高原生态环境恶化与沼泽退化及其形成机制 [J].
杨永兴 .
山地学报, 1999, (04) :318-323
[10]   草原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生态 [J].
赵吉 ;
廖仰南 ;
张桂枝 ;
邵玉琴 .
中国草地, 1999, (03) :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