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中多元功能——空间适应性方法探索——以青街畲族自治乡为例

被引:19
作者
宋绍杭 [1 ]
张扬 [2 ]
徐鑫 [1 ]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
[2]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村; 多元功能; 空间; 青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浙江省青街畲族自治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采用建筑与空间系统、功能的适应性分析路径,建立了满足原住民与其他人群空间需求的多元功能目标系统,即浙南畲乡生活村落、水绕山环风景村落、民风淳朴人文村落和传统风貌旅游村落;通过有机更新,保护、延续了传统风貌和景观空间,突出了村落的人文特色;增强了公共空间活力;保护和改善了传统风貌和格局,形成了新的景观点;使村落新的生活形态和保护发展多元功能相适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京郊历史文化村落存续现状的多维探析——以北京东郊为例 [J].
戴林琳 ;
吕斌 ;
盖世杰 .
规划师, 2010, (02) :61-65
[2]   重庆市特色民俗村落保护探讨 [J].
宋思曼 ;
扈万泰 .
规划师, 2009, 25 (06) :77-80
[3]   旅游业发展对山地少数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例 [J].
吴忠军 ;
张瑾 .
经济地理, 2008, (05) :891-896
[4]   江南民居的现代诠释与农居设计思考 [J].
宋绍杭 ;
赵淑红 .
华中建筑, 2007, (01) :83-85
[5]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 [J].
车震宇 ;
保继刚 .
规划师, 2006, (06) :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