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地貌形态反演

被引:9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励惠国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 发育反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1855年黄河改夺大清河河道后于山东利津县东北入海。至今黄河尾闾河道历经10次大的改道变迁,塑造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形成了7个主要的亚三角洲堆积体。该文利用黄河尾闾河道改道资料,近、现代黄河河口流路变迁图,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体系图以及1985—1986年的水文工程地质钻孔资料,在研究黄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的基础上,对工程地质钻孔数据进行沉积层序分析,将今论古,反推近、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地貌,研究结果近似展示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二维平面的发育演变和其时其地的地貌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统计分布特征浅析 [J].
刘庆生 ;
刘高焕 ;
叶庆华 .
国土资源遥感, 2001, (04) :50-52+63
[2]   1855~1995年黄河下游山东河段河道冲淤厚度浅析 [J].
田德本 .
人民黄河, 1998, (04) :1-3+46
[3]   黄河三角洲的 ̄(210)Pb剖面与再沉积作用 [J].
成国栋,业渝光,刁少波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5, (02) :1-10
[4]   黄河三角洲地貌环境体系 [J].
崔承琦,李学伦,印萍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4, (S3) :1-8
[5]   黄河三角洲流路演变及对黄河下游的影响 [J].
庞家珍 .
海洋湖沼通报, 1994, (03) :1-9
[6]   现代黄河三角洲叶瓣的划分和识别 [J].
薛春汀 .
地理研究, 1994, (02) :59-66
[7]   废弃的黄河三角洲的地貌特征及演化 [J].
任于灿,周永青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4, (02) :19-28
[8]   黄河河口演变 Ⅱ.河口水文特征及泥沙淤积分布 [J].
庞家珍 ;
司书亨 .
海洋与湖沼, 1980, (04) :295-305
[9]   黄河河口三角洲海岸的发育及其对上游河道的影响 [J].
周志德 .
海洋与湖沼, 1980, (03) :211-219
[10]   近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的变迁 [J].
郭永盛 .
海洋科学, 1980, (01)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