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担保从属性规则的适用及其限度

被引:42
作者
高圣平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担保; 从属性; 将来债权; 独立保函; 债务承担; “借新还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民法典》上的担保系为保障债权的实现而存在,须从属于其所担保的主债权。担保权利也就成为依附于主债权的从权利,具有从属性,与所担保的主债权同其命运和效力。由此,担保的发生以主债权成立为前提,其范围和强度不得大于或重于主债权,并因主合同之无效而无效,因主债权之转让而转移,因主债权之消灭而消灭。但为因应社会经济发展,担保从属性规则出现日益缓和的趋势。主债权在担保设立之时无须特定,但在担保权利可得行使之时,须有主债权的存在,此为将来特定债权作为担保债权提供了解释前提;最高额担保制度的确立击破了担保权利与具体债权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得将来不特定债权作为担保对象成为可能。不具从属性的独立保函亦成为《民法典》之外的非典型担保交易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1]  
物权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尹田, 2017
[12]  
中国担保制度与担保方法[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曹士兵, 2017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 2016
[14]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精选案例裁判思路解析[M]. 法律出版社 , 刘贵祥, 2016
[15]  
物权[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崔建远, 2011
[16]  
民法物权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谢在全, 2011
[17]  
担保法论[M]. 法律出版社 , 高圣平, 2009
[18]  
民商事审判指导[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 2007
[19]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16]京0105民初65061号 .
[20]  
物权法之新思与新为-陈荣隆教授六秩华诞祝寿论文集 .2 林诚二. 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