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孔隙率变化规律

被引:61
作者
肖东辉 [1 ,2 ]
冯文杰 [1 ]
张泽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颗粒分析; 黄土; 孔隙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4 [冻土学]; P642.131 [];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冻融循环作用通过破坏黄土颗粒的大小和土体的骨架及组构影响黄土的孔隙率.通过颗粒分析实验发现冻融循环后土体颗粒有变小趋势,且集中分布在0.01~0.05 mm,在冻融10次后颗粒大小趋于稳定.对经历冻融循环后的黄土进行压汞实验,发现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体孔隙中的大孔径先减少,后增多;小孔径先增多,后减少,最后向5~10μm范围内集中.土的孔隙率也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原状黄土的孔隙率在冻融5次时达到最小值,在冻融10次时达到最大值,冻融10次之后原状黄土的孔隙率在40%上下波动,达到稳定状态.重塑黄土在冻融3次时孔隙率减少了6%并达到最小值,在冻融5次时孔隙率增加3%并达到最大值,最后在40%上下波动,达到稳定状态.渗透系数的变化曲线与通过压汞实验获得的孔隙率变化曲线相似,印证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黄土的孔隙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然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907 / 9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冻融作用对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D].宋春霞.西安理工大学.2007, 02
[2]   湿陷性黄土有效大孔隙率研究 [J].
刘铁平 ;
贺茂玲 ;
姜春利 .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 19 (06) :78-79
[3]   冻融循环对黄土二次湿陷特性的影响研究 [J].
王泉 ;
马巍 ;
张泽 ;
赵淑萍 ;
李国玉 ;
毛云程 .
冰川冻土, 2013, 35 (02) :376-382
[4]   基于CI指数的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气象干旱的变化趋势分析 [J].
张调风 ;
张勃 ;
刘秀丽 ;
李小亚 ;
赵一飞 ;
靳生理 .
冰川冻土, 2012, 34 (05) :1076-1083
[5]   动荷载作用下冻结兰州黄土的动应变幅变化特征研究 [J].
罗飞 ;
赵淑萍 ;
马巍 ;
焦贵德 .
冰川冻土, 2012, (04) :884-890
[6]   青藏粉质黏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 [J].
张世民 ;
李双洋 .
冰川冻土, 2012, 34 (03) :625-631
[7]   冻融作用对土结构性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强度变化 [J].
方丽莉 ;
齐吉琳 ;
马巍 .
冰川冻土, 2012, (02) :435-440
[8]   冻融循环对压实黄土湿陷变形影响的过程和机制 [J].
李国玉 ;
马巍 ;
穆彦虎 ;
周成林 ;
毛云程 .
中国公路学报, 2011, 24 (05) :1-5+10
[9]   反复冻融循环对黄土孔隙比及渗透性的影响 [J].
连江波 ;
张爱军 ;
郭敏霞 ;
董晓宏 .
人民长江, 2010, 41 (12) :55-58+62
[10]   冻融循环对黑土容重和孔隙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J].
刘佳 ;
范昊明 ;
周丽丽 ;
武敏 ;
柴宇 ;
刘艳华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6) :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