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豆抗旱性鉴定及研究

被引:28
作者
史宏
刘学义
机构
[1] 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大豆; 野生大豆; 种质资源; 抗旱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99年对 4 10份野生大豆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基础上 ,2 0 0 0 - 2 0 0 2年对 13份野生大豆做进一步抗旱性评价 ,并与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的抗旱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野生大豆中存在高度抗旱基因型 ,其中ZYD1936、ZYD36 5 4的平均抗旱系数大于 0 .6 5 0 0 ,系 1级抗旱材料 ,且抗旱性稳定。平均抗旱系数与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均呈负相关 ,与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呈正相关。高度抗旱野生资源的特点 :生育日数 12 0天左右 ,株高 2 0 0cm左右 ,主茎明显 ,主茎节数较多 ,分枝数较少且短 ,结荚部位较低 ;中型椭圆叶 ,紫花 ,棕毛 ,无限结荚蔓生习性 ;小粒、黑种皮、椭圆粒 ,以二、三粒荚为主 ,一粒荚次之 ,四粒荚较少 ,一级抗旱材料的四粒荚比栽培大豆多。
引用
收藏
页码:264 / 26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王金陵教授的学术成就 [J].
常汝镇 ;
杨庆凯 ;
邱丽娟 .
大豆科学, 2002, (01) :1-6
[2]   不同大豆品种抗旱性生理指标综合分析 [J].
孔照胜 ;
武云帅 ;
岳爱琴 ;
李贵全 ;
彭永康 .
华北农学报, 2001, (03) :40-45
[3]   中国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等位酶、RFLP和RAPD标记的遗传多样性与演化趋势分析 [J].
许东河 ;
高忠 ;
盖钧镒 ;
张志永 ;
陈受宜 ;
北岛俊二 ;
福士泰史 ;
阿部纯 ;
岛本义也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6) :16-22
[4]   作物抗旱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J].
景蕊莲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02) :82-88
[5]   东北地区野生、半野生大豆在大豆育种中利用研究进展 [J].
杨光宇 .
大豆科学, 1997, (03) :74-78
[6]   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Ⅰ4个天然居群等位酶水平的分析 [J].
裴颜龙 ;
王岚 ;
葛颂 ;
王连铮 .
大豆科学, 1996, (04) :302-309
[7]   野生大豆籽粒吸水性的探讨 [J].
李光发,黄文,曲刚,王生民 .
大豆科学, 1994, (04) :376-379
[8]   大豆遗传基础拓宽问题 [J].
杨琪 .
大豆科学, 1993, (01) :75-80
[9]   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及其研究 [J].
刘学义 ;
张小虎 .
山西农业科学, 1993, (01) :19-23
[10]   天津野生大豆 (Glycine Soja Sieb. and Zucc.)的观察 [J].
栾谦益 .
大豆科学, 1989, (01) :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