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与三亚居群的遗传分化

被引:8
作者
陈良兵 [1 ]
李迪 [1 ]
朱汝财 [1 ]
蒋向辉 [1 ]
吴海滨 [1 ]
李义珍 [1 ]
曹兵 [2 ]
机构
[1] 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
[2]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遗传相似性; 遗传分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9 [野生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蕴藏着丰富的优异基因,是宝贵的水稻遗传资源。普通野生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海南岛是我国普通野生稻的主要分布区之一,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曾经非常丰富。三亚是海南岛典型的热带地区,是普通野生稻主要的分布区。最近在海南琼海发现一个原生境普通野生稻居群,尚不清楚海南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与三亚居群之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37个SSR标记从SSR座位的多态率、SSR座位的基因杂合性、两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以及两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等四方面,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与三亚居群进行了遗传分析,旨在为海南普通野生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SSR座位在两群体中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且其在普通野生稻三亚居群的遗传变异高于在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的遗传变异。SSR座位在琼海居群中的多态率为81.0811%,在三亚居群中的多态率为91.8919%;观察杂合性、理论杂合性、非偏性杂合性在三亚居群中的平均值为0.5651、0.4449、0.4661,高于在琼海居群中的相应平均值(0.4097、0.2057、0.2670)。根据Nei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与三亚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为0.6385,遗传距离为0.4486。FST检验表明,两群体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3909),表明这两个普通野生稻居群内存在着60.91%的遗传变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野生稻不同基因组的SSR多样性分析 [J].
郑景生 ;
陈良兵 ;
符文英 ;
李义珍 .
分子植物育种, 2004, (01) :25-33
[2]   海南疣粒野生稻乙烯受体的保守序列分析 [J].
韩继成 ;
江良荣 ;
郑景生 ;
李义珍 .
分子植物育种, 2004, (01) :54-59
[3]   稻种遗传资源多样性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J].
卢宝荣 .
生物多样性, 1998, (01) :63-72
[4]   抢救野生稻种质资源 [J].
洪德元 .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5, (04) :325-326
[5]  
海南普通野生稻和山栏稻的SSR多样性比较[A]. 陈良兵,朱汝财,吴海滨,蒋向辉,李迪.2005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6]  
Allozyme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in China[J] . L.-z. Gao,S. G. De-y. Hong.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