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退化演替过程及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44
作者
刘洪来 [1 ]
鲁为华 [2 ]
陈超 [1 ]
机构
[1]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2]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草地退化; 过程; 演替模式; 退化程度诊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现代工农业文明的冲击,草地生态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组成、结构、过程和功能等方面发生量和质的变化;对草地退化的系统理解是进行草地恢复与重建的基础与前提。本文综述了草地退化的内涵、驱动力、退化过程与特点,以及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等一系列问题,绘制了描述草地退化程度的概念模型;建议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草地退化程度诊断时选择相应的气候顶级系统或受干扰程度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草地经营学角度研究草地退化程度诊断时选择适度放牧草地作为参照系统。归纳了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诊断的生物途径、生境途径和功能服务途径;分析了草地退化程度诊断的方法与可选择的指标体系,并对草地退化程度诊断及草地恢复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865 / 8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31]   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几个观点 [J].
陈灵芝 .
生物多样性, 1999, (04) :308-311
[32]   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J].
章家恩 ;
徐琪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02) :215-220
[33]   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及其特点 [J].
包维楷 ;
陈庆恒 .
生态学杂志, 1999, (02) :37-43
[34]   草地退化演替研究进展 [J].
孙海群 ;
周禾 ;
王培 .
中国草地, 1999, (01) :52-57
[35]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J].
李博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6) :2-10
[36]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 [J].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5, (03) :27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