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约束、政府干预与农村信用联社不良资产的形成机理研究——基于陕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的实证分析

被引:4
作者
李富有
李新军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农信社; 国家理性假设; 不良资产; 金融约束; 实证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国家理性假设,运用制度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分析了农信社不良资产形成机理,并以陕西农村信用联社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业本身对应于三个不同利益主体和矛盾冲突,地方政府干预是形成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不良资产与农民收入负相关,与地方财政赤字不相关,但与资本充足率正相关。因此,要通过中央、地方与农信社三方面共同努力,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内部控制环境与经营绩效——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J].
刘春志 ;
吉琳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 28 (06) :28-33
[2]   基于SCP视角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J].
周孟亮 ;
李姣 ;
孙良顺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5) :160-166
[4]   外汇储备、银行危机与政府政策 [J].
崔红宇 ;
盛斌 .
经济经纬, 2012, (03) :136-140
[5]   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微观结构分析 [J].
戴平生 ;
庄赟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2, 27 (05) :106-112
[6]   地方政府的介入与农信社信贷资源错配 [J].
陈雨露 ;
马勇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 (04) :19-24
[7]   农信社改革对改善金融支农的政策效应评估——基于全国农户调查面板数据的倍差法分析 [J].
赵峦 ;
孙文凯 .
金融研究, 2010, (03) :194-206
[8]   利益不一致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改革——基于新政治经济学视角 [J].
马君潞 ;
田岗 ;
金铁鹰 .
南开经济研究, 2005, (03) :70-77
[9]   改革与发展的成本: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 [J].
李新章 .
金融研究, 2004, (11) :138-142
[10]   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途径 [J].
李明贤 ;
李显柱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