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赛什塘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35
作者
李东生 [1 ,2 ]
奎明娟 [1 ]
古凤宝 [1 ]
王建军 [1 ]
柏红喜 [1 ]
詹发余 [1 ]
王发明 [1 ]
马彦青 [1 ]
机构
[1]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2]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赛什塘; 含矿斑岩体; 斑岩型矿床; 矿床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赛什塘铜矿区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确定了含矿斑岩体及外围岩脉群的存在,含矿斑岩岩性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与埃达克质岩共生,岩石ISr值为0.7060~0.7086,与东昆仑地区晚三叠世的基性岩和包体ISr值接近,143Nd/144Nd比值(0.512226~0.512350)与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石的同位素相应比值接近。与产生于富集地幔Ⅱ的幔源岩浆有亲缘关系,其成矿背景与东昆仑晚三叠世底侵的岩浆作用有关。浅成相的含矿中酸性小岩株与超浅成相的脉岩群、潜火山岩高位同居。大致以含矿斑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斑岩矿化蚀变。成矿具有多期次及以含矿斑岩体为主的多种赋矿形式(矽卡岩、岩脉、岩枝及角砾岩),受工作程度限制目前发现的斑岩型矿体尽管很少,但厚大的斑岩体状矿化乃是不可忽视的斑岩型矿床的重要特征。斑岩型与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化紧密共生,具有斑岩成矿系列的特征。通过与国内外斑岩铜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赛什塘铜矿床成因为斑岩型叠加的复合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719 / 73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青海东昆仑埃达克岩的构造环境及成矿意义 [J].
詹发余 ;
古凤宝 ;
李东生 ;
曹连强 ;
奎明娟 .
地质学报, 2007, (10) :1352-1368
[2]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的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来自斑岩矿床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光明 ;
刘波 ;
屈文俊 ;
林方成 ;
佘宏全 ;
丰成友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4) :60-68
[3]   斑岩Cu-Mo-Au矿床:新认识与新进展 [J].
侯增谦 .
地学前缘, 2004, (01) :131-144
[4]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J].
侯增谦 ;
莫宣学 ;
高永丰 ;
曲晓明 ;
孟祥金 .
矿床地质, 2003, (01) :1-12
[5]   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研究及靶区圈定 [J].
杨晓勇 ;
王奎仁 ;
孙立广 ;
杨学明 ;
黄德志 ;
李英贤 ;
石昆发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2, (03) :263-270
[6]   东天山土屋特大型斑岩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对比 [J].
任秉琛 ;
杨兴科 ;
李文明 ;
李有柱 ;
邬介人 .
西北地质, 2002, (03) :67-75
[7]   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 [J].
张旗 ;
王元龙 ;
张福勤 ;
王强 ;
王焰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2, (03) :85-90
[8]   青海铜峪沟铜矿床的矿化特征、形成环境和矿床类型 [J].
张汉文 .
西北地质, 2001, (04) :30-42
[9]   西范坪铜矿成矿作用初步研究——兼论还原硫对斑岩铜矿成矿的制约 [J].
王奖臻 ;
胡瑞忠 ;
李泽琴 ;
孙燕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3) :183-186
[10]   青海铜峪沟铜矿床的热水沉积规律及形成环境——兼论热水作用与火山活动的关系 [J].
张汉文 .
西北地质科学, 2000, (02) :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