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耐低磷胁迫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17
作者
刘向生
陈范骏
春亮
宋建兰
米国华
不详
机构
[1] 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实验室
[2] 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4]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北京
[5] 北京
[6] 北京
关键词
玉米; 低磷胁迫; 基因型; 株型; 生育期;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3.03.005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壤缺磷是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限制因素,植物在磷的吸收利用方面存在着基因型差异。我国玉米种质资源丰富,但我国玉米自交系的磷吸收利用效率性状的差异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磷肥长期定位田,通过两年试验,鉴定了100份自交系对低磷胁迫的反应,以产量和苗期缺素症为指标,选出部分磷高效玉米自交系,其中早熟型的有45(小白磁)、90(97-42-1)、46(早27)、33(陕综3号)和24(原黄81),中熟的有15(原引1号)、14(许1)和87(齐205)。同时,初步探讨了玉米自交系成熟期、株型和耐低磷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低磷胁迫下玉米自交系磷高效基因型筛选 [J].
龚江 ;
李绍长 ;
夏春兰 ;
王军 ;
李明书 .
新疆农业科学, 2002, (02) :77-81
[2]   磷高效利用的大豆遗传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J].
曹敏建 ;
佟占昌 ;
韩明祺 ;
程海涛 .
作物杂志, 2001, (04) :22-24
[3]   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磷营养效率的差异研究 [J].
段海燕 ;
王运华 ;
徐芳森 ;
刘慧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3) :241-245
[4]   不同小麦品种的根系生理特性、磷的吸收及利用效率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J].
李继云 ;
孙建华 ;
刘全友 ;
童依平 .
西北植物学报, 2000, (04) :503-510
[5]   不同玉米基因型对钾素吸收利用的研究 [J].
郭强 ;
赵久然 ;
滕海涛 ;
郭景伦 ;
尉德铭 ;
邢锦锋 .
玉米科学, 2000, (01) :74-76
[6]   不同玉米品种基因型氮肥效应的研究 [J].
郭强 ;
赵久然 ;
陈国平 ;
滕海涛 ;
不详 .
华北农学报 , 2000, (01) :97-101
[7]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的现状与展望 [J].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03) :193-205
[8]   不同小麦品种(系)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Ⅱ.影响吸收效率的因素分析 [J].
童依平 ;
李继云 ;
李振声 .
西北植物学报, 1999, (03) :393-401
[9]   大豆品种耐低磷和对磷肥效应的遗传差异 [J].
丁洪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03) :257-263
[10]   春小麦NPK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Ⅰ.几项差异评价指标的总变异及其相关分析 [J].
何文寿 ;
陈素生 ;
康建宏 ;
储燕宁 ;
张晓岗 .
宁夏农学院学报, 1998, (03)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