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滑坡与影响因素

被引:12
作者
侯景瑞 [1 ,2 ,3 ]
袁中夏 [1 ,2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黄土地震工程开放实验室
[3] 甘肃省岩土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地震滑坡; 汶川地震; 影响因素; 最临近程度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通过结合对汶川地震Ⅶ~Ⅺ烈度区内30 000多平方公里的研究区内中大型滑坡遥感解译,利用地震烈度分区、发震断裂展布等影响因素构建了多个GIS图层,分析了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GIS手段的最临近程度方法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模型。研究表明:⑴整体和每一类型的滑坡频度都随着地震烈度而指数增加,而且面积在10 000~100 000 m2的地震滑坡在各个烈度区都是发生频度最大的;⑵地震滑坡在距离发震断裂较近的地方更为集中,但是在垂直和平行于发震断裂的两个方向上地震滑坡频度的衰减是不相同的,垂直方向较平行方向衰减更快;⑶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25°~40°坡度范围;⑷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1.0~1.5 km高程内,约占研究区内滑坡总数量的42%;⑸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在东、东南和南三个方向,约占地震滑坡总数的一半。通过最临近程度方法进行建模对研究区地震滑坡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引用
收藏
页码:398 / 4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甘肃滑坡灾害.[M].吴玮江;王念秦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2]  
遥感导论.[M].梅安新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汶川地震滑坡与地震参数及地质地貌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J].
李秀珍 ;
孔纪名 ;
崔云 ;
田述军 .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1) :8-14
[4]   基于遥感调查的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J].
彭瑛 ;
刘文婷 ;
张志 ;
毛伟 ;
彭丹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01) :107-112
[5]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关系研究 [J].
王秀英 ;
聂高众 ;
王登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 (01) :82-89
[6]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与启示 [J].
李宏男 ;
肖诗云 ;
霍林生 .
建筑结构学报, 2008, (04) :10-19
[8]   意大利南部San Arcangelo市滑坡研究 [J].
袁中夏 ;
王兰民 ;
赵安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1) :25-31
[9]   利用GIS进行地震滑坡分析 [J].
陈晓利 ;
叶洪 .
山西地震, 2003, (02)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