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沙坡头地区固沙植物油蒿、柠条蒸散状况的研究
被引:34
作者:
王新平
李新荣
康尔泗
李金贵
张景光
刘立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裸沙植丛;
蒸散;
lysimeter;
沙坡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应用一组自动称重式lysimeter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半灌木油蒿 (Artemisiaordosica)与灌木柠条 (Caraganakorshinskii)植丛的蒸散与流沙区蒸发比较 ,在生长季节进行两年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植丛生长季节蒸散约占同期降水量的 90 %以上 ,根层 2 2 0cm深度以下无降水补给作用。裸沙蒸发量与深沙层补给量分别占降水量的 70 5 %与 12 6 %。湿润年 (P =2 15 8mm ,其中生长季P =183 7mm)生长季内油蒿与柠条植丛日平均蒸散速率接近 ,分别为 0 86mm·d-1,0 87mm·d-1。干旱年 (P =12 1 0mm ,其中生长季P =114 0mm)油蒿植丛日平均蒸散速率降低为 0 6 8mm·d-1,而柠条植丛日平均蒸散速率仍然高达 0 80mm·d-1。由油蒿、柠条植丛月蒸散量比较 ,干旱年柠条在降水相对集中且丰沛的月份具有较高的蒸散量 (如 1991年 8月 ,ET为 6 6 3mm(相当于蒸散速率 2 15mm·d-1) ) ,致使根层年内贮水量亏缺量 (ΔS =- 42 .6mm)较油蒿植丛严重 (ΔS =- 18 7mm)。而油蒿植丛在全生长季保持低下蒸散水平 ,表明由于植物种利用水分的机制不同 ,其植丛ET随年降水变化差异明显。但是 ,较之于湿润年均呈现下降趋势。在湿润年 ,裸沙区日均蒸发量为 0 6 0mm·d-1,而在干旱年 ,其蒸发速率降低为 0 44mm·d-1,相应的月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0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