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碳减排中的技术效应:1998—2013——基于直接测算法与指数分解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12
作者
张鸿武 [1 ]
王珂英 [2 ,3 ]
殳蕴钰 [4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
[3] 湖北经济学院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4] 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技术进步; 结构调整; 环境效应分解模型;
D O I
10.16304/j.cnki.11-3952/f.2016.12.006
中图分类号
F424.1 [工业区域规划与生产布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重要途径。与现有多数文献采用指数分解法通过因素分解的方式间接测算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不同,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使用环境效应分解模型与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直接测算法,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在中国工业碳减排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在中国工业碳减排中起主导作用,结构调整的贡献较小;环境效应分解模型为代表的指数分解法高估了技术效应、低估了结构效应在中国工业碳减排过程中的贡献;与"节能减排"政策实施以前相比,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减排效果尤为显著。研究认为,政府实施碳减排政策的过程中,应在继续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积极效应的同时,更加注重释放结构调整效应对碳减排的积极作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并举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影响——基于IO-SDA方法的分析 [J].
顾阿伦 ;
吕志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3) :37-45
[2]   城乡收入差距对碳排放影响的经验证据——兼论“公平”何以提升“效率” [J].
孙华臣 ;
孙丰凯 .
宏观经济研究, 2016, (01) :47-58
[3]   中国碳排放分解与动态模拟 [J].
董锋 ;
杨庆亮 ;
龙如银 ;
程铄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4) :1-8
[4]   最终需求的完全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肖皓 ;
杨佳衡 ;
蒋雪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0) :48-56
[5]  
城市化对CO2排放影响的差异研究[J]. 张鸿武,王珂英,项本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3)
[6]   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 [J].
郑义 ;
徐康宁 .
财贸经济, 2013, (02) :124-136
[7]   中国碳减排的技术路径及政策建议——基于经典估计贝叶斯平均(BACE)法的实证研究 [J].
唐建荣 ;
张白羽 ;
浦徐进 .
当代财经, 2011, (11) :30-38
[8]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 [J].
陈诗一 .
世界经济, 2011, 34 (04) :124-143
[9]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
[10]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J].
宋德勇 ;
卢忠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