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时段气候变暖速率的时空分异研究(1961—2014)

被引:28
作者
孔锋 [1 ,2 ,3 ,4 ,5 ]
吕丽莉 [1 ,2 ]
方建 [6 ]
李曼 [3 ,4 ,5 ]
王一飞 [1 ]
孟永昌 [3 ,4 ,5 ]
杨旭 [3 ,4 ,5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2] 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
[3]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4]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5]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变化趋势; 变暖停滞; 区域差异; 中国;
D O I
10.16360/j.cnki.jbnuns.2017.04.010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多种统计方法,采用534个站点数据诊断中国1961—2014年年均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年均气温整体呈现出增加趋势,但是各时段变化趋势却又各不相同,分别表现出"减—增—增—增—减"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且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表现出2~6、20、40和60a左右的波动特征,在1998年左右中国年均气温发生突变,气温变暖出现停滞.在空间分布上,中国年均气温1961—2014年近100%的站点均呈增加趋势,且此时段各年代相对整个研究段呈增加趋势的站点比例依次是2.6%、32.9%、78.8%、86.0%和11.2%.尤其是1960时段和2000年以后是大面积气温趋势下降显著的时段,而1971—2000年是中国大面积显著增加的时段.不论是气温趋势增加或减少,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均在空间分异格局中率先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变化特征.尤其是2000年以来中国年均气温变化出现了明显的停滞现象,与此时段的二氧化碳急剧上升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对于气候变暖停滞的原因,仍存在诸多不确定的认识,亟待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426 / 43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1725-1904年北京地区降水日数周期性分析 [J].
瞿颖 ;
毕硕本 ;
张永华 ;
钱育君 ;
李兴宇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6, (05) :150-155
[2]   基于CMIP5多模式评估人为和自然因素外强迫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中的相对贡献 [J].
赵天保 ;
李春香 ;
左志燕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6, 46 (02) :237-252
[3]   华北河套地区气候干燥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J].
张红丽 ;
张强 ;
刘晓云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12 (01) :20-27
[4]   全球变暖停滞的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J].
宋斌 ;
智协飞 ;
胡耀兴 .
大气科学学报, 2015, 38 (02) :145-154
[5]   全球变暖中的科学问题 [J].
赵宗慈 ;
罗勇 ;
王绍武 ;
黄建斌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 31 (01) :1-5
[6]   气候变暖停滞的再分析 [J].
王绍武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 (06) :464-464
[7]   全球变暖的停滞还能持续多久? [J].
王绍武 ;
罗勇 ;
赵宗慈 ;
闻新宇 ;
黄建斌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 (06) :465-468
[8]   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J].
秦大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7) :874-883
[9]   全球海洋资料同化系统ZFLGODAS的研制和初步评估试验 [J].
路泽廷 ;
朱江 ;
符伟伟 ;
何沧平 ;
薛洪斌 ;
赵艳玲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3) :321-331
[10]   山东省近50年来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J].
董旭光 ;
顾伟宗 ;
孟祥新 ;
刘焕彬 .
地理学报, 2014, 69 (05) :66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