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南部中新世构造活动的地质证据及其意义

被引:14
作者
张进 [1 ]
马宗晋 [1 ]
肖文霞 [2 ]
任文军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长庆分院
[3]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长庆物探处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红柳沟组; 干河沟组; 青藏高原; 查汗布拉格—三关口—青铜峡—固原断裂; 中新世; 逆冲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区域性新生界的对比及不整合面分布的研究,发现宁夏地区中新世曾发生过两次构造运动,一次发生于早中新世,另一次发生于中中新世晚期,但以后者明显,分布也最广。其中前者集中在六盘山以西地区,后者分布在查汗布拉格—三关口—青铜峡—固原(查-固)断裂沿线。宁夏中北部大部分红柳沟组是在受中新世构造运动影响的环境下沉积的。发生于早中新世的构造运动集中体现在六盘山以西的地区和甘肃部分地区,该期运动使渐新统清水营组变形,由于这些现象多发生于海原断裂附近,因此推测在早中新世海原断裂就可能已活动了。而发生于中中新世晚期的运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贺兰山中南段西侧发现了中中新世晚期的逆冲推覆活动,堆积了厚度较大的同构造沉积(红柳沟组);在查-固断裂沿线发现了由于中中新世晚期的构造活动而形成的红柳沟组与清水营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这些说明在该期青藏高原的变形前锋已到达查-固断裂,也就是鄂尔多斯西缘地区,早新生代盆地因此解体;与此同时盆地内部红柳沟组向上逐渐变粗,也说明中中新世晚期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已影响到了该区,香山地区开始隆起并分割了早先的盆地,使之成为背驮盆地。宁夏中南部并入到青藏高原东北缘逆冲构造楔之中,该逆冲构造楔中新世向北东扩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原北部在同期显著的隆升运动使得逆冲楔顶角超过临界值,而向前扩展的,查-固断裂是早期类似于目前海原断裂的青藏高原变形前缘,整个高原东北部的扩展并不是前展式,而是一种没有特定顺序的变形。上述这些现象否定了前人认为宁夏地区第三系的变形发生在上新世末期—更新世以后的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650 / 1659+1788 +178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试论宁夏地区始新统寺口子组沉积的构造背景
    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J]. 地质论评, 2006, (02) : 207 - 214
  • [2] 宁夏中南部新生界沉积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演化的关系
    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J]. 地质学报, 2005, (06) : 757 - 773
  • [3] 鄂尔多斯西缘逆冲褶皱带构造特征及其南北差异的形成机制
    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J]. 地质学报, 2004, (05) : 600 - 611
  • [4]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时序——临夏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J]. 郑德文,张培震,万景林,李传友,曹继秀.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 [5] 酒西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分析与高原北部隆升
    宋春晖
    孙淑荣
    方小敏
    孙东
    [J]. 沉积学报, 2002, (04) : 552 - 559
  • [6] 青藏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
    宋春晖
    方小敏
    高军平
    孙东
    范马洁
    [J]. 沉积学报, 2001, (04) : 493 - 500
  • [7] 晚新生代六盘山隆升过程初探[J]. 宋友桂,方小敏,李吉均,安芷生,苗晓东.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 [8] 青藏高原北缘酒西盆地13Ma以来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J]. 宋春晖,方小敏,李吉均,高军平,赵志军,范马洁.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 [9] 宁夏贺家口子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序列及其构造意义
    申旭辉
    田勤俭
    丁国瑜
    韦开波
    陈正位
    柴炽章
    [J]. 中国地震, 2001, (02) : 56 - 66
  • [10] 六盘山东麓朝那剖面红粘土年代及其构造意义
    宋友桂
    方小敏
    李吉均
    安芷生
    杨东
    吕连清
    [J]. 第四纪研究, 2000, (05) : 457 -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