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珊瑚礁生物地貌带与全新世多期相对高海平面

被引:42
作者
余克服
钟晋梁
赵建新
沈承德
陈特固
刘东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DepartmentofEarthSciences
[3] UniversityofQueensland
[4]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广州
[6] 广州
[7] Brisbane
[8] Qld
[9] Australia
[10] 广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珊瑚礁; 生物地貌带; 高海平面; 全新世; 雷州半岛;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2.02.004
中图分类号
P737.1 [海岸地貌];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通过多次野外调查 ,将灯楼角珊瑚礁分为 8个生物地貌带 :礁前斜坡活珊瑚林带、外礁坪大块滨珊瑚礁岩带、中礁坪块状珊瑚混合带、中礁坪块状珊瑚—角孔珊瑚混合带、内礁坪角孔珊瑚带、沙坪台—海滩、沙堤和洼地 ,它们是海平面和气候环境变化的产物。以珊瑚礁及其生物地貌带作为高海平面的标志 ,根据 13个表层珊瑚礁样品的 TIMS铀系年代和 1个 1 4C年代 ,指出全新世以来至少存在过 5期相对高海平面 (7.2~ 6 .7、约 5 .8、 5 .0~4 .2、 2 .8~ 2 .0、约 1.5 cal.ka BP) ,每一期中还存在低海平面的波动。其中 6 .7~ 7.2 ka BP是整个全新世最高海平面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已经基本形成了现代珊瑚礁的地貌格局。这个时间段以后形成的珊瑚礁是在 6 .7~ 7.2 ka BP形成的珊瑚礁礁坪的礁塘或礁坑等低洼地中形成的 ,迄今为止 ,没有再出现过高出 6 .7~ 7.2 ka BP时期的海平面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雷州半岛全新世高温期珊瑚生长所揭示的环境突变事件 [J].
余克服 ;
陈特固 ;
钟晋梁 ;
赵焕庭 ;
宋朝景 ;
刘东生 ;
沈承德 ;
赵建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2) :149-156+177
[2]   南海雷州半岛造礁珊瑚的质谱铀系年代及全新世高海面 [J].
赵建新 ;
余克服 .
科学通报, 2001, (20) :1734-1738
[3]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认识——IPCC第三次气候评价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概要 [J].
高峰 ;
孙成权 ;
曲建升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3) :442-445
[4]   西沙海区全新世海面温度变化幅度推算附视频 [J].
余克服 ;
陈特固 .
海洋通报, 2001, (02) :12-15
[5]   雷琼海区近40年海温变化趋势 [J].
余克服 .
热带地理, 2000, (02) :111-115
[6]   利用T/P卫星测高资料构造中国近海及邻域平均海平面和海面地形 [J].
王海瑛 ;
陆洋 ;
许厚泽 ;
王广运 .
海洋与湖沼, 1999, (04) :403-409
[7]   雷州半岛造礁珊瑚Poriteslutea月分辨率的δ18O温度计研究 [J].
余克服 ;
黄耀生 ;
陈特固 ;
刘东生 ;
赵焕庭 ;
林颖 .
第四纪研究, 1999, (01) :67-72
[8]   1950~1997年雷州半岛近海气候变化趋势 [J].
余克服 .
海洋通报, 1998, (05) :24-29
[9]   近5ka温度的金川泥炭δ18O记录 [J].
洪业汤 ;
姜洪波 ;
陶发祥 ;
洪冰 ;
曾毅强 ;
李汉鼎 ;
冷雪夭 ;
T.W.D.Edwards ;
W.M.Buhay ;
R.J.Elgood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525-530
[10]   雷州半岛珊瑚礁与全新世高海面 [J].
聂宝符 ;
陈特固 ;
梁美桃 ;
钟晋梁 ;
余克服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05) :5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