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域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

被引:26
作者
王建桥
姚伯初
万玲
刘振湖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3]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北京
[4] 广州
关键词
油气资源分布; 地温梯度; 生烃; 构造; 新生代沉积盆地; 南海海域;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5.02.015
中图分类号
P744.4 [石油和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824 ;
摘要
南海新生代经历过大陆张裂与分离、海底扩张和地块碰撞等构造演化历史,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南部是碰撞挤压边缘,东部为俯冲聚敛边缘,西部是走滑边缘。在这种构造体制下,形成了许多沉积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上发育着张性沉积盆地和走滑拉张盆地;在南部边缘上,其北部发育着张性盆地,南部为挤压环境下形成的盆地,如前陆盆地、前弧盆地;东部边缘上发育着前弧盆地。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究其原因,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张性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较小,而南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大;北部的地热流较南部小,因此地温梯度也较小,故南部边缘烃源岩的成熟度比北部高;由于南部边缘处于挤压构造环境,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挤压构造,而北部边缘一直处于张性构造环境,形成的构造较少且较小;同时,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烃源岩生烃与构造形成在时间上搭配较好。因此,在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大型油气田,而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大型油气田较少,中小型油气田较多。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南海南部海域新生代万安运动的构造意义及其油气资源效应 [J].
姚伯初 ;
万玲 ;
刘振湖 ;
吴能友 ;
曾维军 ;
李唐根 ;
方念乔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4, (01) :69-77
[2]   南沙群岛万安盆地构造演化史再探讨 [J].
姚伯初 .
热带海洋, 1997, (03) :15-22
[3]   南海中央海盆条带磁异常特征及构造演化 [J].
吕文正 ;
柯长志 ;
吴声迪 ;
刘建华 ;
林长松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7, (01) :69-78
[4]   南海海盆的地壳结构 [J].
姚伯初 ;
王光宇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3, (02) :177-186
[5]  
南海地质研究.[M].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情报研究室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6]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M].龚再升等著;.科学出版社.1997,
[7]  
南海地质研究.[M].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情报研究室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8]  
南海地质研究.[M].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情报研究室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