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江平原全新世火演化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

被引:34
作者
李小强
赵宏丽
闫敏华
王升忠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3]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4] 陕西 西安
[5] 吉林 长春
[6] 吉林 长春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全新世; 火演化; 植被与气候;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5.02.008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勤得利泥炭剖面碳屑、花粉记录,重建东北三江平原地区全新世火演化与植被变化的历史;研究火演化与植被、气候的关系;探讨人类火活动及其环境效应的信息。三江平原最近9700aB.P.以来,疏林草原植被时期(9200-8500aB.P.)和疏林植被时期(9700-9200aB.P.)对应了暖干气候阶段,碳屑浓度出现峰值,而湿润时期的碳屑浓度均很低。显示在暖干气候阶段,火灾发生的频次高、强度大;湿润或相对湿润阶段。火灾力度相对较小或频次较低。同时,自然植被状况和植物类型同样制约了天然火发生的频次和强度。20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开发与垦荒对火演化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南海北部最近37ka以来天然火与气候 [J].
孙湘君 ;
李逊 ;
陈怀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2) :163-168
[2]   第四纪花粉的无酸碱分析法 [J].
李小强 ;
杜乃秋 .
植物学报, 1999, (07) :109-111
[3]   三江平原12000年以来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J].
夏玉梅 .
地理科学, 1988, (03) :240-249+295+297
[4]   我国泥炭形成时期的探讨 [J].
马学慧 ;
夏玉梅 ;
王瑞山 .
地理研究, 1987, (01) :31-42
[5]   东北三江平原几个钻孔剖面的孢粉组合分析及其意义 [J].
叶永英 ;
严富华 ;
麦学舜 .
地质科学, 1983, (03) :259-266+308
[6]  
中国沼泽志[M]. 科学出版社 , 赵魁义主编, 1999
[7]  
中国东北植被地理[M]. 科学出版社 , 周以良等编著, 1997
[8]  
Particle motion and the theory of charcoal analysis: source area, transport, deposition and sampling .2 Clark J S. Quaternary Research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