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嫌疑人身份的确认与撤销

被引:14
作者
刘方权
机构
[1] 福建警察学院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确认; 撤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刑事诉讼法使用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来指称处于不同诉讼阶段的被追诉对象。在立法上,被告人身份的起止界限是明确的,但对于犯罪嫌疑人身份的确认与撤销法律却未作任何的规定。明确犯罪嫌疑人身份的确立和撤销无论对于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还是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操作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犯罪嫌疑人"身份的确认应当在侦查立案制度改革的前提之下,区分现行犯案件与非现行犯案件来进行:对现行犯的"犯罪嫌疑人"身份确认可以在其到案之后以口头的方式完成;对非现行犯的"犯罪嫌疑人"身份确认则应当通过书面的方式进行。对现行犯,在经过及时的讯问与调查之后,如果其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以口头方式撤销其"犯罪嫌疑人"身份;对非现行犯而言,如果侦查终结证明其不构成犯罪的,应以书面方式撤销,如果在法定的期限内案件无法侦查终结的,非现行犯可以申请撤销其"犯罪嫌疑人"身份。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规避与替代——搜查运行机制的实证考察 [J].
左卫民 .
中国法学, 2007, (03) :114-125
[2]   论留置及其与强制到案措施之整合 [J].
曹文安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122-128
[3]   侦查阶段有必要增设“犯罪嫌疑人”身份撤销条款 [J].
张万顺 .
人民检察, 2005, (24) :53-53
[4]   论我国刑事侦查中剥夺人身自由措施之合理配置 [J].
艾明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4, (03) :56-66
[5]   论犯罪嫌疑人身份确立程序 [J].
刘本燕 ;
谢小剑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2) :60-63
[6]   侦查终结程序改革研究 [J].
万毅 .
政法学刊, 2003, (03) :3-5
[7]   犯罪嫌疑人的确认 [J].
刘梅湘 .
法学研究, 2003, (02) :104-112
[8]   刑讯逼供犯罪构成新论 [J].
张裕荣 ;
刘方权 .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2002, (03) :59-64+95
[9]   刑事立案程序的独立性质疑 [J].
吕萍 .
法学研究, 2002, (03) :142-150
[10]   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研究——对我国现行立案制度的质疑 [J].
刘瑞榕 ;
刘方权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2, (01) :80-8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