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兰州市生态可持续评价

被引:11
作者
师晓娟 [1 ]
石惠春 [1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兰州市; 生态足迹; 生态容量; 生态赤字;
D O I
10.13432/j.cnki.jgsau.2012.03.010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1402 ;
摘要
运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兰州市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兰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引入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并以5年时间序列克服生态足迹动态性不足的缺点.改进后的模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确立了指标,改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2.022 3hm2上升到2009年的2.107 2hm2,增长了4.15%,人均生态容量由2005年的0.562 7hm2下降到2009年的0.524 0hm2,下降了6.88%,5a平均生态足迹约为生态容量的3.8倍,人均生态赤字达1.541 7hm2.表明兰州市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超过承载力3.8倍,差距仍在逐年增加,其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最大;草地的退化是导致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转变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改造生态环境等应对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9+84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J].
Wackernagel, M ;
Onisto, L ;
Bello, P ;
Linares, AC ;
Falfán, ISL ;
García, JM ;
Guerrero, AIS ;
Guerrero, CS .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9 (03) :375-390
[2]  
生态足迹评价模型的改进与应用.[M].谢鸿宇等;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  
兰州年鉴.[M].兰州年鉴编纂委员会[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   基于ARIMA模型的生态足迹动态模拟和预测——以甘肃省为例 [J].
张勃 ;
刘秀丽 .
生态学报, 2011, 31 (20) :6251-6260
[5]   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J].
王文国 ;
龚久平 ;
青鹏 ;
潘科 ;
胡启春 .
生态经济, 2011, (07) :159-162
[6]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区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J].
刘子刚 ;
郑瑜 .
资源科学, 2011, 33 (06) :1083-1088
[7]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县域生态可持续评价 [J].
何锋 ;
张青峰 ;
王力 ;
张宽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5) :320-328
[8]   2003-2007年山西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J].
柴志敏 ;
刘小英 ;
李富忠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03) :49-52
[9]   基于能值理论的西宁市生态足迹分析 [J].
刘志杰 ;
陈克龙 ;
赵志强 ;
苏茂新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01) :5-7
[10]   甘肃省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及分析 [J].
莫琪江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4) :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