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东部凹陷红星地区古近系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2
作者
姜振海 [1 ,2 ]
林畅松 [3 ]
曲爱英 [4 ]
机构
[1]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
[3]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4]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构造-岩性油气藏; 成藏研究; 控制因素; 古近系; 红星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红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三角洲沉积中发育多套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由于驾掌寺断裂的长期活动,区内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明显受驾掌寺及其伴生断裂的控制。研究表明,驾掌寺洼陷沙三段烃源岩广泛发育,沙一段和东三段三级层序内的体系域或四级层序中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及前缘席状砂体和湖进泥岩层形成了7~8套圈闭规模的储盖组合,良好的生、储、盖空间配置构成了成藏的基本条件。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控制着砂体的分布,驾掌寺断裂的西侧下降盘和北东东向的伴生同沉积断裂制约着不同期的砂体发育部位。驾掌寺断裂长期活动,与储层砂体相连构成了区内的主要输导体系,沿断裂带是油气藏形成(特别是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地带。区内早期发育的、位于深部的次级断裂对油气的分布或油气藏的发育具有特别的控制作用,这些断裂一般终止于沙一段上部,沿这些断裂向上运移的油气则趋向于在沙一段中部富集;而沙一中段具有良好的储层和盖层,因此,形成了沿沙一中段砂体广泛成藏的油气分布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635 / 6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层序地层模式与岩性地层圈闭预测 [J].
田继军 ;
姜在兴 ;
陈诗望 .
现代地质, 2010, 24 (04) :678-684
[2]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韩江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和沉积样式与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分布 [J].
董伟 ;
林畅松 ;
秦成岗 ;
谢利华 ;
阳孝法 ;
崔立叶 ;
张博 .
现代地质, 2008, (05) :794-802
[3]   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和评价的关键问题 [J].
刘震 ;
韩军 ;
关强 ;
金博 ;
梁全胜 ;
常迈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31-37+136
[4]   辽河盆地红星地区浅层气藏成因及其勘探意义 [J].
谷团 ;
陈淑凤 ;
闵忠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6) :770-774
[5]   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及成因分析 [J].
袁井菊 ;
陈明 ;
何晓松 ;
马伟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 (03) :350-356+362+20
[6]   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思路及其工业制图的建议 [J].
姚超 ;
焦贵浩 ;
吕友生 ;
郑良合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6) :6-13+90
[7]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古近系输导体系及其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J].
张卫海 ;
刘景新 ;
吴智平 ;
刘计国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19-22
[8]   辽河油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对策 [J].
谷团 ;
马德胜 ;
陈淑凤 ;
闵忠顺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4) :78-82+86
[9]  
The control of syndepositional faulting on the Eogene sedimentary basin fills of the Dongying and Zhanhua sags, Bohai Bay Basin[J]. LIN Changsong1, ZHENG Herong2, REN Jianye1, LIU Jingyan1 & Qiu Yigang1 1. Department of Energy Ge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2.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nstitute, Sino-Petroleum and Chemistry Cooperation, Beijing 100083,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4(09)
[10]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生排烃史模拟及分析 [J].
曾龙伟 ;
刘立 ;
郑永红 .
地质力学学报, 2002, (03) :27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