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被引:24
作者
张海霞 [1 ,2 ]
程先富 [1 ,2 ]
陈冉慧 [1 ,2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安徽自然灾害过程-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
关键词
PM2.5; BP神经网络; DEMATEL模型; 驱动因素; 特征因素;
D O I
10.13671/j.hjkxxb.2017.0486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基于2015年安徽省67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的PM2.5浓度数据,分析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BP神经网络改进DEMATEL模型,探讨影响PM2.5浓度的关键因素及因子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2015年安徽省PM2.5平均浓度为52.03μg·m-3,总体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季节性规律;PM2.5浓度日变化总体呈双峰分布,冬季PM2.5浓度昼夜变化剧烈,全年、春季和秋季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夏季相对平缓;(2)安徽省PM2.5浓度整体上由东向西、由中部向南北两侧呈递减趋势,浓度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江淮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淮北平原和皖南山区;(3)指标体系中,人口城镇化率、年平均气温、单位GDP电耗、工业废气治理设施数等4个指标因子属于强驱动因素,对PM2.5浓度降低起着根本性推动作用;(4)年降水总量、房屋施工面积、O3浓度等3个指标因子属于强特征因素,是降低PM2.5浓度最直接的因素.结论表明,运用BP-DEMATEL模型能有效识别关键影响因素,有助于为PM2.5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080 / 108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北京地区PM2.5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 [J].
周一敏 ;
赵昕奕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01) :111-124
[2]   合肥市PM2.5对城市辐射和气温的影响 [J].
胡森林 ;
刘红年 .
气象科学, 2017, 37 (01) :78-85
[3]  
北京冬季PM2.5中金属元素浓度特征和来源分析[J]. 乔宝文,刘子锐,胡波,刘景云,逄妮妮,吴方堃,徐仲均,王跃思.环境科学. 2017(03)
[4]  
基于GAM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J]. 贺祥,林振山.环境科学. 2017(01)
[5]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北京PM2.5浓度日变化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J]. 苗蕾,廖晓农,王迎春.环境科学. 2016(08)
[6]   合肥城区PM及PM季节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J].
陈刚 ;
刘佳媛 ;
皇甫延琦 ;
王海婷 ;
史国良 ;
田瑛泽 ;
朱余 ;
李菁 ;
冯银厂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6, (07) :1938-1946
[7]   华东地区2000—2014年间秸秆燃烧排放PM2.5时空动态变化 [J].
靳全锋 ;
马祥庆 ;
王文辉 ;
杨淑妍 ;
郭福涛 .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 (02) :460-468
[8]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江苏省PM浓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J].
贺祥 ;
林振山 ;
刘会玉 ;
齐相贞 .
地理学报, 2016, 71 (07) :1119-1129
[9]   中国PM2.5污染与社会经济的空间关系及成因 [J].
杨昆 ;
杨玉莲 ;
朱彦辉 ;
李岑 ;
孟超 .
地理研究, 2016, 35 (06) :1051-1060
[10]   南京冬季气溶胶消光特性及霾天气低能见度特征 [J].
何镓祺 ;
于兴娜 ;
朱彬 ;
袁亮 ;
马佳 ;
沈丽 ;
朱俊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6) :1645-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