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储层四维地质模型的新尝试——以冀东高尚堡沙三段储层模型的建立为例

被引:15
作者
彭仕宓
尹志军
李海燕
机构
[1] 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储层; 四维模型; 随机建模; 注水开发;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4.06.017
中图分类号
TE319 [模拟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在开发中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 ,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都会发生动态变化。建立反映储层性质动态变化的四维地质模型对于深化高含水期油田地质特征的认识、预测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论文立足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动态变化 ,以冀东高尚堡沙三段储层建模为例 ,综合不同开发阶段的井网及相应的取心、测井和实验测试资料 ,研究注水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 ,应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了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 ,对储层四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并在油田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662 / 666+672 +6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定量研究新方法 [J].
彭仕宓 ;
尹志军 ;
常学军 ;
郝建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68-70+12
[2]   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J].
胡向阳 ;
熊琦华 ;
吴胜和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107-112+0
[3]   临南油田储集层孔隙结构模型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J].
刘中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6) :47-49+13
[4]   北三区主力油层精细地质研究及剩余油分布探讨 [J].
马利民 ;
齐玉柱 ;
高尔双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0, (01) :22-26+52
[5]   对我国东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几点看法 [J].
冈秦麟 .
油气采收率技术, 1994, (02) :1-7+65
[6]   Numerical method for conditional simulation of Levy random fields [J].
Painter, S .
MATHEMATICAL GEOLOGY, 1998, 30 (02) :16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