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经济演进分析:基于能源强度的视角

被引:27
作者
王淑新 [1 ]
何元庆 [1 ]
王学定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强度;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以期减缓全球变暖。本文以能源强度为视角分析了1978-2008年中国经济的低碳化演进特征、影响因素,并尝试用能源强度的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预测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向。基于此,提出降低中国能源强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J].
王群伟 ;
周鹏 ;
周德群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1) :45-54
[2]   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 [J].
冯之浚 ;
牛文元 .
中国软科学, 2009, (08) :13-19
[3]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41-55
[4]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 [J].
王俊松 ;
贺灿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2) :157-161
[5]   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J].
夏堃堡 .
环境保护 , 2008, (03) :33-35
[6]   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J].
庄贵阳 .
国际经济评论, 2007, (05) :50-52
[7]   中国产能过剩的政策因素与完善 [J].
周炼石 .
上海经济研究, 2007, (02) :3-10
[8]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9]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趋势分析 [J].
张雷 ;
蔡国田 .
中国软科学, 2006, (11) :1-6
[10]   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 [J].
齐志新 ;
陈文颖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6) :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