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科及相关类群rbcL基因PCR-RFLP分析

被引:8
作者
王艇
苏应娟
朱建明
黄超
李雪雁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湖北中医学院中药系
[3]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
[4] 广州
[5] 武汉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红豆杉科; rbcL基因; PCR-RFL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9.66 [松柏纲];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运用RFLP方法对红豆杉科及相关类群 1 4种植物叶绿体rbcL基因PCR产物进行限制酶酶切分析 ,共获 2 9个酶切变异位点。采用PHYLIP软件包对限制位点变异数据进行极大简约法分析得到 1 8个步长为 6的最简约树并求得一致树 ,结果显示 :(1 )红豆杉科和三尖杉科属单系群 ;(2 )穗花杉属Amento taxus以置于红豆杉科内为宜 ,不支持将穗花杉属独立成科的处理方式 ;(3 )白豆杉应为红豆杉科内一个属Pseudotaxus;(4)三尖杉属内篦子三尖杉地位特殊 ,可设篦子三尖杉组 ;(5 )不赞同将竹柏类从罗汉松属中分离出去成立新科 ;(6 )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三者间 ,前两者的关系更为接近。
引用
收藏
页码:714 / 7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红豆杉科及三尖杉科的分子系统发育——兼论竹柏属的系统位置 [J].
汪小全 ;
舒艳群 .
植物分类学报, 2000, (03) :201-210
[2]   部分裸子植物假种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J].
苏应娟 ;
王艇 ;
张宏达 .
西北植物学报, 1997, (03) :392-398
[3]   从化学成分探讨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 [J].
张君增 ;
方起程 ;
梁晓天 ;
陈毓亨 .
植物分类学报, 1996, (03) :282-287
[4]   穗花杉染色体的研究 [J].
管启良 ;
俞仲辂 ;
冯有林 .
云南植物研究, 1993, (04) :385-391
[5]   中国特有种子植物白豆杉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J].
马忠武 ;
何关福 ;
印万芬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2, (06) :554-557
[6]  
红豆杉属叶子的表皮特征与分类的关系[J]. 桂耀林,胡玉熹.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74 (03)
[7]  
白豆杉的胚胎发育及其系统位置的商榷[J]. 陈祖铿,王伏雄.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78 (02)
[8]  
三尖杉属植物的生物碱研究及其化学分类问题[J]. 朱太平.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79 (04)
[9]  
三尖杉属的研究[J]. 傅立国.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4 (04)
[10]  
三尖杉属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观察[J]. 胡玉熹.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8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