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和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内源激素含量及块根产量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张立明 [1 ]
王庆美 [1 ]
何钟佩 [2 ]
机构
[1] 山东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化学控制研究室
关键词
甘薯; 脱毒; 氯化胆碱; 壮丰安; 块根; 内源激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31 [甘薯(红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脱毒苗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内源激素含量及块根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徐薯18甘薯苗为材料,设置脱毒原种苗(VF)、氯化胆碱(LH)浸根、叶面喷洒壮丰安(ZFA)、未脱毒徐薯18苗(CK)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块根产量、块根日增长速率、T/R值、不同时期叶片及块根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VF和LH处理使甘薯块根干物质产量两年平均分别增产21.0%和24.2%,达极显著水平;ZFA处理使块根干物质产量两年平均增产5.2%,未达显著水平;与对照比较,各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膨大高峰期块根的日鲜重增长速率;脱毒和氯化胆碱浸根处理可显著降低生长前、中期的T/R值,不同程度地提高功能叶叶片的IAA含量、CTKs含量和GA4含量,提高膨大高峰期块根的CTKs含量、ABA含量和IAA含量,并使高峰期提早出现3~4周;壮丰安处理显著降低了中后期叶片的GA4含量和ABA含量,提高了叶片CTKs含量、IAA含量及生长后期块根的CTKs、ABA及IAA含量,但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VF、LH和ZFA处理全面改变了甘薯源、库器官多种激素的含量水平,有效延缓叶片的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控制甘薯地上部的群体并防止茎叶的徒长,使地上部茎叶的生长与地下部块根的膨大更为协调。有利于块根产量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甘薯茎尖脱毒、快繁技术及其脱毒苗增产机理的研究[D]. 蒋明权.安徽农业大学 2004
[12]  
吲哚丁酸和氯化胆碱对木薯化学调控机理的研究[D]. 白坤栋.广西大学 2004
[13]  
作物激素生理及化学控制[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何钟佩主编, 1997
[14]   脱毒甘薯增产机理的研究 [J].
陈明灿 ;
张妙霞 ;
孔祥生 ;
苗艳芳 ;
李友军 .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0, (01) :13-15
[15]   化学调控剂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徐宏英 ;
田良才 .
山西农业科学, 1999, (03) :37-39
[16]   小麦化学控制技术体系的初步研究 [J].
李建民 ;
于运华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1) :77-81
[17]   氯化胆碱对盐胁迫下甘薯扦枝生根的影响初报 [J].
陈以峰,周燮 .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5, (04) :36-38
[18]   薯类作物的成块作用和激素 [J].
R.Melis ;
J.vanStaden ;
陶国清 .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85, (02)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