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条款的学理解析

被引:21
作者
纵博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不得作为定案根据; 证据能力; 证明力; 严格证明;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4.04.016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由于我国的刑事证据立法及司法解释欠缺指导理论,在立法和司法解释制定过程中也未能清晰界定基本的证据法概念,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中将各类不同的证据规则都以"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条款的形式进行规范。从证据法理上可将我国的"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条款大致分为四类,即狭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的客观性保障规则、证明力评价规则、严格证明规则。对于这四类规则,要分别从法理出发探讨其合理性及适用问题。对于狭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来说,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以典型案例等有效方式对其实践适用进行指引;对于证据的客观性保障规则来说,要使其具有必要的灵活性,并改变其适用方式;对于证明力评价规则来说,那些对法官采信证据形成不当限制的规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适用;对于严格证明规则来说,要将严格证明解释为一个独立的成为定案根据的条件,并且完善举证质证方式、心证公开等配套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半年初判 [J].
龙宗智 .
清华法学, 2013, 7 (05) :127-142
[2]   论证据客观性保障规则 [J].
纵博 ;
马静华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4) :76-86
[3]   关于证据法基本概念的一些思考 [J].
陈瑞华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 (03) :57-68
[4]   以限制证据证明力为核心的新法定证据主义 [J].
陈瑞华 .
法学研究, 2012, 34 (06) :147-163
[5]   刑事庭审虚化的实证研究 [J].
何家弘 .
法学家, 2011, (06) :124-136+177
[6]   实物证据的鉴真问题 [J].
陈瑞华 .
法学研究, 2011, 33 (05) :127-142
[7]   论瑕疵证据——以“两个《证据规定》”为分析对象 [J].
万毅 .
法商研究, 2011, 28 (05) :118-125
[8]   两个《证据规定》有关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解和适用 [J].
王振峰 ;
戚进松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0, 18 (06) :9-13
[9]   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 [J].
李训虎 .
比较法研究, 2010, (04) :82-96
[10]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年重塑版)条解[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王进喜,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