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数据文本分析的目的地形象维度分异研究——以南京为例

被引:106
作者
徐菲菲 [1 ]
剌利青 [1 ]
Ye Feng [2 ]
机构
[1]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
[2] 美国普渡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系
关键词
大数据; 目的地形象; 文本分析; 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网络文本已成为目的地形象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选取南京作为案例地,以马蜂窝游客对南京的10 077条在线评论文本为数据,运用网络大数据文本挖掘法、词频统计法和共现网络法,分析得出目的地形象维度重要性存在差异,旅游吸引物是第一层次,公共基础设施是第二层次,休闲和娱乐、旅游环境和地方氛围是第三层次,旅游基础设施是第四层次。其次,南京感知形象中突出的认知成分源于旅游吸引物和公共基础设施维度的感知,而情感形象为正面,并产生了一定的意动形象,形成了网络口碑效应。此外,南京整体形象主要源于旅游吸引物和公共基础设施维度的感知,进一步验证了感知维度的重要性存在差异。本文验证了旅游形象的相关理论,丰富了旅游大数据研究方法,并可为南京旅游形象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483 / 149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教授”集体身份在报纸媒体与微博中的话语建构差异 [J].
刘文宇 ;
毛伟伟 .
现代教育管理, 2017, (09) :70-74
[2]   旅游者服务感知、地方依恋与忠诚度——以厦门为例 [J].
贾衍菊 ;
林德荣 .
地理研究, 2016, 35 (02) :390-400
[3]   非结构化文本分析软件比较研究——以KH Coder和Wordstat为例 [J].
程慧荣 ;
黄国彬 ;
郑琳 .
图书与情报, 2015, (04) :110-117+122
[4]   韩国旅游形象研究:基于韩国旅游发展局新浪微博的内容分析 [J].
于鹏 ;
张宏梅 ;
黄薇薇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04) :377-383
[5]   大陆大学生在台湾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形象感知评价 [J].
史坤博 ;
杨永春 .
资源科学, 2015, 37 (03) :593-604
[6]   旅游目的地形象“拼图”及测评方法 [J].
吴晋峰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06) :85-93
[7]   宣传片、在线评论和游记对目的地形象改变的实证研究——以大学生对台湾旅游形象认知变化为例 [J].
谢彦君 ;
马天 ;
卫银栋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36 (01) :77-84
[8]   基于文本挖掘的古镇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朱家角为例 [J].
王媛 ;
许鑫 ;
冯学钢 ;
吴文智 .
旅游科学, 2013, 27 (05) :86-95
[9]   旅游博客研究进展与启示 [J].
陈静 ;
章锦河 ;
刘泽华 ;
周晶 ;
杨璐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10) :1511-1519
[10]   入境游客视角下中国旅游形象的景区代言 [J].
张春晖 ;
白凯 ;
马耀峰 ;
宋炳华 .
地理研究, 2013, 32 (05) :92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