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生物气源岩评价及勘探方向

被引:14
作者
梅建森 [1 ]
康毅力 [1 ]
张永高 [2 ]
张道伟 [2 ]
邓宇 [3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
[3] 成都同生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系; 生物气; 气藏形成; 气源岩; 甲烷; 产率; 微生物; 勘探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生物气藏的气源岩主要为第四系七个泉组和上第三系狮子沟组湖相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气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32%,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和偏腐殖混合型为主,Ro一般介于0.25%0.45%之间,处于未成熟阶段。为确定合理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选取代表性岩样进行了细菌调查和生物产气模拟实验,通过对细菌、有机质组分和甲烷产率随地层深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生物气生成演化模式。根据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甲烷产率关系研究结果,并结合已发现生物气藏的分布特征,指出该区第四系生物气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为0.25%,上第三系的有机碳含量下限为0.4%。进而确定了生物气有效源岩分布范围,并结合储盖组合、构造发育等因素,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带:台南—涩北一线、台吉乃尔湖与伊克雅乌汝之间的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0+127 +1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油藏非生物因素耗氧实验研究 [J].
孔祥平 ;
王修林 ;
栾传振 ;
袁长忠 ;
汪卫东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3) :88-90+9
[2]   柴达木盆地西部侏罗系油气勘探前景 [J].
段宏亮 ;
钟建华 ;
马锋 ;
张跃中 ;
温志峰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1) :47-50+142
[3]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趋势和天然气地学理论重要进展 [J].
戴金星 ;
秦胜飞 ;
陶士振 ;
朱光有 ;
米敬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2) :127-142
[4]   关于生物气源岩评价标准的讨论——以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为例 [J].
张祥 ;
纪宗兰 ;
杨银山 ;
曾惠兰 ;
李宝山 ;
王永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5) :465-470
[5]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上新统狮子沟组生物气成藏研究 [J].
刘成林 ;
蒋助生 ;
李剑 ;
谢增业 ;
姜桂凤 ;
王金鹏 .
天然气工业, 2001, (06) :14-16+112
[6]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 [J].
管志强 ;
徐子远 ;
周瑞年 ;
姜桂凤 .
天然气工业, 2001, (06) :1-5+111
[7]   生物甲烷形成试验与生物气聚集的有利地质条件探讨 [J].
陈安定 ;
刘桂霞 ;
连莉文 ;
钱贻伯 ;
张辉 .
石油学报, 1991, (03) :7-16+158
[8]  
中国生物气成藏条件.[M].戚厚发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