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籼稻F优498机械化种植的茎秆理化性状与抗倒伏性

被引:33
作者
雷小龙 [1 ]
刘利 [1 ]
刘波 [1 ]
黄光忠 [2 ]
马荣朝 [1 ]
任万军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 成都市郫县农村发展局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机械化种植; 理化性状; 倒伏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水稻生产机械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在齐穗后25d,研究了不同播期下3种种植方式对水稻主茎和分蘖茎基部节间的理化性状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插处理的抗倒伏能力显著强于机直播和机插,产量表现为机直播处理显著低于机插与手插。相关性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重心高度、节间长度、弯曲力矩、N含量和P含量呈正相关,与茎秆外径、茎壁厚度、秆型指数、比茎质量、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K含量、每穗粒数和产量负相关。与手插处理相比,机直播与机插处理的茎秆重心高度高,基部节间长,秆型指数和比茎质量小,N、P含量高,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糖和K含量较低,弯曲力矩大,折断弯矩较小,倒伏指数大。推迟播期使茎秆的重心高度上升,基部节间变得长、细、薄,充实度小,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糖和K含量明显下降,抗倒伏能力显著降低。水稻抗倒伏能力强的性状表现为茎秆的基部节间短而粗且充实度高,纤维素、木质素和K含量高;种植方式与播期改变了茎秆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含量,这可能是引起倒伏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12 / 6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种植方式对杂交籼稻植株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J].
雷小龙 ;
刘利 ;
苟文 ;
马荣朝 ;
任万军 .
作物学报, 2013, 39 (10) :1814-1825
[2]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J].
张军 ;
张洪程 ;
霍中洋 ;
李国业 ;
董啸波 ;
花劲 ;
郭保卫 ;
周培建 ;
程飞虎 ;
黄大山 ;
陈忠平 ;
陈国梁 ;
戴其根 ;
许轲 ;
魏海燕 ;
高辉 .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 (10) :2130-2141
[3]   株行配置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光环境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J].
郑亭 ;
陈溢 ;
樊高琼 ;
李金刚 ;
李朝苏 ;
荣晓椒 ;
李国瑞 ;
杨文钰 ;
郭翔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08) :1571-1582
[4]   施氮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形态和力学机理 [J].
李国辉 ;
钟旭华 ;
田卡 ;
黄农荣 ;
潘俊峰 ;
何庭蕙 .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 (07) :1323-1334
[5]   30%矮·烯微乳剂对水稻茎秆理化特性的调控 [J].
张倩 ;
张明才 ;
张海燕 ;
谭伟明 ;
李召虎 ;
段留生 .
作物学报, 2013, 39 (06) :1089-1095
[6]   不同氮利用效率基因型水稻茎秆特性比较 [J].
李敏 ;
张洪程 ;
杨雄 ;
葛梦婕 ;
马群 ;
魏海燕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作物学报, 2012, 38 (07) :1277-1285
[7]   旱种水稻基部节间性状与倒伏的关系及其生理机制 [J].
刘立军 ;
王康君 ;
葛立立 ;
范苗苗 ;
张自常 ;
王志琴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12, 38 (05) :848-856
[8]   不同播期对杂交稻宜优673株叶形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J].
杨东 ;
黄庭旭 ;
游晴如 ;
董练飞 ;
黄俊明 ;
张水金 ;
谢华安 .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27 (03) :241-244
[9]   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下三角形强化栽培杂交稻抗倒伏性与群体质量的关系 [J].
孙永健 ;
陈宇 ;
孙园园 ;
徐徽 ;
许远明 ;
刘树金 ;
马均 .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 (02) :189-196
[10]   播期对麦茬直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姚义 ;
霍中洋 ;
张洪程 ;
夏炎 ;
倪晓诚 ;
戴其根 ;
许轲 ;
魏海燕 ;
肖跃成 ;
王显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15) :3098-3107